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所谓看客,意即凑热闹的旁观者,用现代俗语说就是“吃瓜群众”。在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里,看客这个人物群体占了半壁江山不止,他们存在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主角。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倾注了大量的笔墨,鞭挞嘲讽,如《药》中夏瑜走上刑场之后,“像鸭子一样被人提着脖子的一群”,……像《阿Q正传》里阿Q即将走上刑场时,追着看戏的“闲人”,……像《藤野先生》里围着一圈看枪毙“中国人”的“中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看客们的心理大概是这样的。然而这是多么令人愤懑的事啊!鲁迅先生因此弃医从文,用他犀利的笔墨,口诛笔伐,直击人性中的自私冷漠,以期唤醒国人的独立抗争意识。再看《孔乙己》,看客们的行为竟然更令人震惊了。‖看客们的极度自卑心理“孔乙己,你怎么没捞着秀才呢!”“孔乙己,又偷人家的东西了!”“脸上的伤疤怎么这么多了”,……酒店里的短衣帮唇枪舌箭,气势汹汹,一顿夹枪带棒,就为了看孔乙己的窘态,看他脸红脖子粗、青筋暴涨偏又无可奈何的滑稽样子。不得不说,这就是习惯性的嫉妒心理,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且这种心理只存在于熟人社会。孔乙己毕竟饱读诗书,向上晋升的可能还是有的。要是中了秀才,加官晋爵,待遇也会有所不同。看客们就是看孔乙己的笑话罢了。但是方式如此直白,肆无忌惮,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愤慨。俗语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如此揭人伤疤,并以此为乐,哈哈大笑,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可是面对如此暴击伤害,孔乙己居然逆来顺受,不做激烈抵抗,真正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在实际生活中,嫉妒这种心理是十分有害的,它不知不觉地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日渐堕落,与优秀渐行渐远,和杰出永远也挨不上边儿。‖看客的可笑可悲之处世界上的事,从来都是锦上添花何其多也,雪中送炭更是如那凤毛麟角,更有甚者,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的也为数不少。孔乙己穿着破烂的长衫,脸上带着菜色,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像个失魂落魄、倒霉透顶的小丑惹人发笑,这位高大身材的读书人,硬生生被如山的世俗、似海的偏见挤垮了。造成这种结果,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和看客们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啊!这就是看客的可笑可悲之处。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竟然如此的阶级森严,短衣帮、长衫客泾渭分明,还有一个不伦不类、两边不靠的孔乙己。可叹他们被压榨,刀架脖子上不仅不抗争,反而还以调侃境况更惨的孔乙己为乐,在笑声中看着他慢慢沉下去,直到了无踪迹……直到他们再找到一个“孔乙己”,情节延续……‖看客的作用、鲁迅先生的救赎我记得某媒体上好像发过一则新闻:有两口子吵架,女的想不开,打开窗户要从楼上跳下去,楼下瞬间聚集了一群人,指指点点的,说什么的都有。幸亏消防员来得及时,救下了她,可是意料不到的是,她和丈夫成了小区的名人,所有的一切被扒了底儿掉,最终离婚,看客们成功地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春晚小品《扶不扶》,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说结局很正能量,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冷漠的行人。如今时尚流行的“碰瓷”,花样百出的“乞丐”,……作恶的人一次次得逞,也许是我们已经适应了看客的角色。这就是“看客”的神奇作用,万事万物百试百灵。看热闹的不嫌事大,比如平常两个人吵架,有了看客,没准能打起来,甚至于闹出人命。一对恋人,三观不照,却可能因为一群无聊的看客,最后阴差阳错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鲁迅先生曾写过一首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深刻,一针见血,直刺人性的冷漠虚伪,入木三分,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这是他睿智的呐喊,这就是真正的灵魂的救赎,非大爱不可为也。‖题外话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举国上下严防死守,誓要战胜此次灾难。可笑的是,一些人无知者无畏,无视防疫规定,肆意妄为,打砸监控点,顶撞值班人员,晒权炫富,更有甚者,落井下石,发国难财,严重歧视武汉返乡人员,这是典型的“看客”心理,不能纵容,破坏这段时间以来的防疫成果。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不要再做无谓的看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