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人文三个不同姓氏的祠堂排排坐

睦洲东成村

东成村始建于年,因为当时顺德人苏北池一路南下寻求恳荒地,到达此地后发现这里山青水秀,独树一帜,所以就在中柱山脚下立村,自此便形成了东成村。

至于村名嘛,又有另一个说法,因刘姓始祖万胜从本县罗坑官桥村迁来,杨姓先祖大全从崖西仙洞迁来,始成村落,又因为村落在中柱山之东,所以便取名东成村,同时,东成也包含了“东成西就”之寓意。

(东成村一角)

东成村简况

东成村位于西江下游冲积原,北与梅大冲村将军山、凤山接壤,南与龙泉村相邻。主要山岭有将军山、凤山、苟尾山,海拔最高为米;主要河流有涝涝沟水道河,在村东南面。现村于年在椿柱山周边发展壮大。

东成村世居民族有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本地通用方言为粤方言四邑话。主要姓氏有刘、杨、区、李、罗。第一大姓为刘,第二大姓为杨,第三大姓为区。

祠堂文化

东成村现存宗祠有3座,分别为裔光刘公祠、杨氏祖祠、奕瑞区公祠。三个不同姓氏的祠堂紧挨着建造,这样的情景较为鲜有。

(三个祠堂紧挨着)

裔光刘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重修于年。占地面积.6平方米。目前仍作宗祠使用。主要建筑特色:墙周边基础为大理石、花岗石,大门口石柱支撑,正面大门口右边有一石牌,刻有中式第四十四名举人,落款是同治丁卯年科学样,祠内大坤绚圆柱支撑,青砖瓦房。裔光刘公祠大门口外右侧有一块代表性碑刻:中式第四十四名举人,立于同治丁卯年。

杨氏祖祠:始建于清宣年间。重修于年。占地面积.6平方米。目前仍作宗祠使用主要建筑特色墙周边基础为花岗岩,大门口石柱支撑,祠内大坤绚圆柱支撑,青砖瓦房。

(杨氏祖祠)

奕瑞区公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除,于年重建。

相传在大约两百年前,刘氏、杨氏、区氏先祖从外乡不约而同迁徙到美丽的东成村,在此扎根创业。到清末时期,三个姓氏的族人得以子孙昌茂,生活趋于富足安稳,于是在村中择地建造祠堂,纪念先人开基功德。其中裔光刘公祠、杨氏祖祠经过漫长岁月的磨损,仍然保存较好,目前已载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具有一定文物价值。在三座祠堂的碑铭中,都刻有“本村异姓兄弟姐妹”等字句,可见异性村民间感情深厚、安定团结。如今,每年清明节,刘、杨、区各主要姓氏的群众都自发组织本姓村民集体祭祖,祭祖后,到本祠领红烧肉以示庆祝,有时还集体开晚宴。

传统建筑

二帝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重修于年,主要建筑特色:正堂设关公、华光菩萨像及灵台,则南设裕珍菩萨像及灵台,则北设观音、圣母菩萨像及灵台,大门口东南设奶娘堂及马神像,西北设佛爷像及灵台,天井北设包拯像及灵台。

大门口石牌联:精忠扶汉室,炎德耀龙泉。

将军山的故事

在东成村,有一座雕有麒麟石柱的将军山,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之前,东成村有一对夫妇。家中的儿子突然有一天离家远去,几十年都杳无音讯。到了垂暮之年的夫妇两人仍然坚信儿子尚在人世,心里更加思念,便请了道仙进村施法。道仙进村后,略微一沉吟,便开始在将军山“后枕三台”的山颈位置,掘出了一条链状土坑,随后用大量的龙碗填满整条土坑。

就在道仙走后不久,村里突然来了一个颈带镣铐的男子,并且擅自走进了老夫妇的家中。老夫妇这才发现,与他们夫妇二人阔别几十年的儿子回到了家中。夫妇俩定睛一看,赫然发现儿子身上的颈镣竟与当日那道仙挖出的链状土坑十足相似,大呼道仙显灵。

原来,这男子在远方做了大将军,却遭奸臣陷害而获罪戴镣,是亲人的思念和召唤让他得以归来团聚。

后来,这座山就被命名为“将军山”,寓意后人像这位戴镣将军一样,化险为夷,平安得福。每逢九月初九,周边民众喜爱到将军山登高,在石柱下寄怀思远。

据说时至今日,仍有村民在这将军山上偶尔拾获道仙昔日叠埋的龙碗。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看什么科
哪家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xw/52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