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信仰在道教、佛教中历史悠久。
观音又在二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中慢慢发展成中国特色的信仰形式。
他在道、佛二教中香火鼎盛,信众众多。
道教尊称为:慈航真人观世音圆通自在天尊。
佛教尊称为:观世音菩萨。
观音信仰据《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说:
心印菩提,玄释本皆无异;真空妙有,佛仙实亦同源。悬牟尼之宝珠,凝从神气;炼金丹而证果,得自虚无。体不外乎身心,理同归于性命。然而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故由佛而玄,则推斗帝,由玄而佛,端重慈航。缅惟,圆通自在天尊,救苦观音大士。《心经》一卷,开万年观法之宗;法界三千,辉七宝莲台之座。神通莫测,功德难名。
以上为道经对观音信仰的记载,称“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是道教给观音信仰下的一个定义,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玄门弟子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而且在普通信众的心目中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说: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玄、释本皆无异”,即观世音为道、佛二教共尊之神灵,不分彼此,就是说,道教对观音的信仰丝毫不亚于佛教对观音的崇拜,因此观音在道门中是道祖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据《楞严经》得知,她在佛教中亦是佛陀如来的衣钵继承者。
一、道教观音由来
“观音”二字,本出道教经典《度人经》(全名《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之中的《灵书中篇?东方八天》,对这二字的释义,《道藏》中各种度人经注本都有解释。
注解如下:
观者,观觉也。是天中帝君之讳,主长夜之录。音者,八字之音也,能诵八字之音,则真人乘金轮以开冥,玉女扬华旛以披钮。观觉主长夜之录,四冥拔九幽之府,七祖披朗,朽骸还生。
观者,观觉天帝之讳。音者,歌音,谓玉京亶娄。其势长大,上接玄都之阿;每朝会时,阿那登此楼击大鼓,则诸天真圣皆集歌洞章,自日月户间,朝元始于虚无也。然后天帝观觉、领真人登游冶之台,三唱洞章,以开度人天。
观,天帝讳。音,即歌音。谓每朝会,阿那先登直楼,呜大法鼓,集诸天真,朝元始于虚无之境,开日月之户。元始命天帝观觉主长生箓,领众真登苍台,歌洞章之音,开度天人。
其中所说的“观觉”是太黄皇曾天的天主,太黄皇曾天是东方八天之中的第一天,“属清微天,帝位阳之黑。此天色黄,炁系西北方梵炁,帝讳观觉,主张生箓。天中人寿九百万岁。”
度人经中的“观音”以及对其的注解,没有明确叙述此二字就是仙真的名号,但是却表明了“观音”二字在道教的特殊含义。并可以证明此与道教的观世音信仰必然有关。在道教常用的一篇观音大士的宝诰里,最末对观音的称号是“碧落洞天帝主”。世俗以碧落作为天堂的代名词,所谓“碧落黄泉”,在道教中,碧落是东方天界的称呼,《度人经》第一句即言:“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其注云“天苍、炁青,则碧霞廓落,故云碧落。”碧落洞天,既是指的东方天界。宝诰之意,即是说观音大士是东方天界的帝主。
所以道教的观音大士,与东方第一天的天主观觉,必然存在流变演化的关系。
按照道教的教理教义,诸天帝主,都具有无量度人的神性,所以千变万化,应现无方。在南宋朱弁曾有记载:“《文选?啸赋》注引《灵宝经》曰:
禅黎世界坠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弟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这段文字即《太上洞玄灵宝慈航元君本行妙经》)
这里的“禅黎世界”即“南方南方禅黎世界赤明国土”,亦是《度人经》中记载的他方诸天世界之一,《度人经注》云“元始于刀利世界禅黎国洞阳宫,火炼真文,洞焕万天,化此世界,为大福堂。”
这里的姓音,即是在此世界中修炼得道的女真。这篇文字,处处为了说明姓音女子非凡的来历和神通。其中一句“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其中神人的潜台词即是“你非是凡女,实乃高真化身,前世是某某天真大圣,我今天特来点化你,你还能想起来这些文字吗”因为在道教传说中,凡是转世为人的神仙,有些不能够悟彻本源,就需要前世的师父或道友点化,这种例子甚多,不一一枚举。至于姓音前世是哪位,应该就是某位天主。
下图为高功法师为观音像开光
二、慈航道人的传说
慈航真人观世音之圣纪源流,也是众说纷纭。
中国最早的观音形象为端重慈航,英俊潇洒,是个男子形象,隋唐初期,演变为眉目清秀,樱桃小口,成为一个天衣斜披,慈祥典雅的女儿相貌。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要度世间男子女人。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真人。
道教最早信仰的观音形象是男身,究其源者,为太上弟子也,号慈航真人观世音。为何《通鉴》记载是女真?
诗曰:黄河恶阵按三才,此劫神仙尽受灾。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湾内隐风雷。漫言阆苑修真客,谁道灵台结圣胎。遇此总教重换骨,方知左道不堪媒(见《封神》)。
慈航真人等十二门人都被困黄河阵,闭了天门,失了道果,道行退了几劫,从此慈航真人脱胎换骨,化为女儿相貌,这首诗给我们解释了为何是女真的回答,因此她在普陀落伽岩潮音洞,又以女子之身证道。
另据《曲洧旧闻》、《观音得道》、《观世音菩萨传略》等记载,观音是兴林国妙庄王的女儿三公主——妙善仙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而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妙善三公主香山修道的传说,而在道教中,亦有经典《元始天尊说观音妙经》,其中用简练的文字叙述了妙善三公主香山修道的事迹。与民间传说类似,所以说,观音大士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示现,应该就是妙善三公主。
所以说道教的观音,自本始出现在世间,受人供奉膜拜的时候,就是道教的女真人,女神仙。而且,据观察,民间信仰的观音大士,无论是形象还是事迹,还是多以道教为主,如民间流传的《观音大士莲船经》《观音妙道莲花经》(注意,是“妙道”而非“妙法”)《香山宝卷》《白衣大士神咒》等等观音经典。
想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