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结婚本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动辄十几万、二十万元的彩礼,一度成了压在陇东地区大多数普通家庭头顶上的一座大山,使不少贫困家庭为此债台高筑,因婚赤贫、因婚返贫,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破坏了淳朴乡风,更是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拦路虎”。
年底,当听到平凉要在全市范围选取50个村先行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和婚介机构遏制“天价彩礼”时,灵台县西屯镇党委副书记巩鹏内心一阵激动。这场全民行动所倡导的“发动群众自管自治,让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在村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的号召,与西屯镇的做法不谋而合。
在这之前,镇上的村民盖新房子要祝贺,孩子考上大学要祝贺,买了家电要祝贺,大事小事都要“摆一场酒席”,就连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也受环境裹挟而盲目跟风,让众多村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至于有些村民因花费太大,导致家庭不和,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更不要说在灵台县西屯镇上蔚然成风的“天价彩礼”、婚丧嫁娶事宜大操大办的现象了。当时巩鹏明白,乡亲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期望着有人能出面管一管,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正是有着如此强烈的民意,灵台县西屯镇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将孩子升学、当兵、就业、老人祝寿、买车等等事项,统统纳入不予祝贺的范畴。同时,镇上将党员和有威望的群众代表吸纳为理事会成员,并从他们身上先行先试。要求党员家庭举办婚丧嫁娶事宜,必须经红白理事会集体研究,一定要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发挥好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村民自觉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传统陋习。
多年来,灵台县西屯镇红白理事会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得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日渐消弭。移风易俗、遏制陋习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村风民风重新回归文明淳朴,受到县上和镇上表彰的各类典型达到二十多户。一时间,西屯镇无疑成了遏制“天价彩礼”的样板镇。
在采访中,灵台县西屯镇党委副书记巩鹏告诉记者,现在西屯镇年轻人结婚,彩礼最高8万元。去年理事会在原有基础上,又将制度规定进行了细化,具体到了婚丧嫁娶中的烟酒档次、菜品数量、对礼金的张榜公示,就连天数也进行了再安排和再压缩。现在西屯镇的“天价彩礼”现象已经荡然无存,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新风尚。
来源:甘肃经济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