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春华秋实,桃李芳菲,又是一年教师节。为学莫重于尊师,教育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足以深刻表达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他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立德树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他们是代表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脊梁。教师节,我们有责任向师长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有理由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有义务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今年教师节起,以后每年教师节,《平凉周刊》都将与教育部门通力协作,悉心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网友意见,评选、推介“年度平凉十大名师”,目的是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礼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群体。所以,评选、推介“年度平凉十大名师”,不仅仅看其教学成果,更看重其师德师风。因为一定程度上讲,心灵的教化远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而这一切,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向那些德才兼备的老师致敬!
撰稿 秦玉龙
全国优秀教师崇信县新窑镇柏家沟小学教师贺玲玲留守儿童心中的好老师贺玲玲的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一部分是照顾学生。
她任教的崇信县新窑镇柏家沟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疏于管教,淘气又任性,照顾学生比教学工作更繁重。在她的细心呵护与关爱下,一些厌学、逃课甚至染上不良习气的留守儿童,终于又回到了课堂。
面对近年来农村学校生源日趋减少的现状,贺玲玲提出了实施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大胆设想。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创设情境、人人展示、自主学习、平等自信”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顺利通过了县、市级结题验收。年,崇信县小班化教育模式在全市得以推广。
年,她因教学成果突出,荣获全市“十佳教学新秀”。年,她荣膺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崆峒区柳湖乡纸坊沟小学教师张惠霞从代课教师到平凉名师51岁的张惠霞,从教32年,从一名代课教师到“平凉名师”,张惠霞更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对乡村孩子的重要性。
在她任教的崆峒区柳湖乡纸坊沟小学,同事们都知道张惠霞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书籍,观看教育专家课堂实录,从中汲取营养,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她的课堂教学别具一格,讲解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语文成绩连续多年在全乡名列前茅。
由于她多年的勤奋耕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平凉名师”及“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全国师德标兵华亭县马峡镇赵庄小学教师刘霞关山脚下的蒲公英刘霞,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乡村教师。30多年,她像一片蒲公英,将希望的种子默默播撒在了关山脚下,播撒在了山村孩子的心田里。
作为一名曾经的代课教师,她扎根关山20多年,“工资”从27.5元涨到42.5元、77.5元、元、元,其中每月77.5元的工资她拿了十年。在孩子们眼中,刘霞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关山的天气说变就变,遇到雨雪天气,山陡路滑,刘霞放心不下,就把离家远的学生留在自己家里,与学生一个炕上睡觉,一口锅里吃饭。
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份真情挚爱,她用一颗平常心一次次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刘霞先后荣获“感动平凉·年度人物”、“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陇原名师华亭县第一中学教师郭凤岐亦师亦友的语文老师“他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有许多话都敢于、乐于跟他说,因为我们信任他。”在华亭一中,学生们说起郭凤歧老师,都会赞不绝口。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他认为,只有语文教学充满灵气和活力,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为了鼓励学生写好作文,郭风歧还坚持笔耕不辍,经常同学生一起写,一起读,一起点评,成了学生的文朋诗友。年10月,他的散文集《家园》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24年来,他先后荣获平凉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园丁奖”、“陇原名师”等荣誉。
陇原名师静宁县第一中学教师王继红誉满平凉的生物教学专家在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静宁县,现年50岁的王继红是一位“名人”。他的头衔很多,“陇原名师”、“甘肃省高中骨干教师”、“平凉市学科带头人”等。而这些头衔的背后,是他所带班级学生在历年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冠绝全县,而且在全市也是数一数二。
王继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参加了省、市研究课题“农村中学生物学习标准与教学评价研究”的研究,和本校教师合编校本教材一部。他不仅自己掌握并能自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还组织和带领全组人员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做多媒体课件,他所制作的《生物的进化》课件获得全市一等奖。
陇原名师华亭县东华小学教师李云霞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星李云霞从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已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31年。从年起,她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被誉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星”。
由于李云霞在教学以及教研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先后荣获省“园丁奖”以及“第五批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陇原名师”、“平凉市十佳教师”、“平凉市优秀教师”、“平凉市第三批优秀科技人才”、“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平凉市创新人才”、“平凉名师”等荣誉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泾川县第一中学教师王渭宁一位省市名师的座右铭“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既是王渭宁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也是他的精神和人格写照。从教20多年,他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所执教的班级学生积极、健康、勤奋、刻苦,大多数被高校录取。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泾川县近十年的高考中,屡创佳绩,屡获殊荣。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王渭宁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全国模范教师”、“陇原名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全市优秀教师”、“平凉名师”、“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全市高考指导优秀教师”等荣誉。
陇原名师庄浪县第四中学教师朱嘉鼎庄山浪水名师辈出在庄浪县,朱嘉鼎是县四中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也是一位享誉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名师。
自年步入教坛以来,他先后担任过16届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高考成绩多次名列全市第一。担任过15年班主任,言传身教,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带班级学生思想端正,尊师守纪,勤学好问,奋发向上,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由于教研教学成绩突出,朱嘉鼎荣获“陇原名师”称号,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十佳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学科优秀教师”,并入选“平凉市高层次人才库”。
省“园丁奖”获得者灵台县第一中学教师王海燕达溪河畔的“老黄牛”很多人听到或看到王海燕这个名字,都以为这是一名女老师。然而,这个王海燕却是一位七尺男儿,是灵台一中久负盛名的数学老师。
从教29年,王海燕始终未离开过三尺讲台。调到灵台一中11年来,连续多年出全勤,即使母亲重病期间,也未误一节课,常医院陪护。他已年近五旬,病魔缠身,仍然坚持担任班主任,也是学校年龄最大的班主任,承担学校的各类讲座、竞赛辅导、培优补弱、志愿咨询、青年教师培训等工作,满负荷运转,从不言累,同事们感慨地说:“那是一头老黄牛,驮多少都压不跨。”
王海燕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省、市“园丁奖”、“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省级劳模平凉市第一中学教师万建魁36年坚守理想与信念在英才辈出的平凉一中,万建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赢得了同行以及学生与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从教36年来,万建魁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安贫乐道。他的“要做好一名教师必须做好一个人,带好一门课,当好一个班主任”的“三个一”信条,是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精神动力。他出任“甘肃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西北师范大学)”专家组成员,为全省的英语教育教学献计献策。万建魁因在教学及教研方面的突出贡献,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高考辅导教师,年被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平凉日报
编辑:灵台县网信办/马琛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