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哪里的杏好吃?
答:灵台的!
再问:能有多好?
答:农历四月二十前后,平凉街上开始卖杏子,小贩皆言出自灵台,市民竞食,独灵台籍市民不屑,并忿忿然曰,瞎灵台杏的行情哩,灵台杏才指拇蛋大,还在树上正长哩!再说了,看歪倒相,能跟恰灵台的牛心杏比么?
(二)
灵台者,密须古地。有手工面,牛心杏堪称当地特产。县城东5华里的下河村,以杏闻名。此地有成片的古杏树,土壤水质得天独厚,所产牛心杏个头大,肉厚,黄中透绿,色相好,肉质绵而不柴,口味酸甜,多吃不倒牙。上市于端午前后,谢市在六月之初,县城早6点就有杏市,卖杏者大筐小笼,肩挑车拉,立于道旁,高声叫卖。杏贩子穿行其间,做成大宗生意,发往兰州、西安。本地人手持纸箱,挑长相俊美的杏子,细心包装,捎给远方的领导、亲人和朋友。以情为根,杏为媒,朴实简单,心意盈盈。农民早上卖杏,下午割麦,杏黄则麦黄,杏谢则麦收,杏与麦结伴而行,一年一季。
(三)
单位的门前有两片杏林,傍晚邀友散步,没想这家伙也是个杏痴,看到杏子在枝头招摇,按捺不住,非要去偷,我们一拍即合,一同做那苟且之事。
杏树有刺,低处的杏子都被摘光,只好上树。他上树,我望风。友虽小心翼翼,还是会被树刺所伤,呲牙咧嘴仍奋臂其间,我在树下指挥他东奔西突,接手胜利果实,大嚼大咽,余者装入口袋,裤兜顷刻已满,慌张间嬉笑逃离,至路边分赃。
友说:世间有几种铁哥们,一种是一起扛过枪的,一种是一起分过脏的,我们也算铁了。
我俩一路返回,吃杏无算,并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偷的杏好吃!
至单位整容镜前,我提议一照,友同往,果然一脸贼相。
(四)
当城市蚕食了农田,许多杏林就让位于楼群。楼群间的路口有了“杏林路”的路牌,那路牌就是杏林的墓碑,念一遍就能把杏林想一回。
(五)
有人说“牛心杏”名字太土,不及“李广杏”,“贵妃杏”名字好听,如果你也思谋着为牛心杏起一个美好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怀,充满了诗情画意。
(灵台作协提供摄影郑云翔冯永乐景广学)
您的鼓励是我们的动力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