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
诗酒花茶
民俗手艺
建筑风景
文物非遗
何为“度戒”?
据史料记载,瑶族“度戒”已相传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民族图腾,宗教的习俗文化。
“度戒”实际是加入道教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为“成年礼”,是社会中的人成年的时候,按社会传统习惯而接受的一种仪式。
瑶族每个男子、当年龄到11岁—20岁阶段,必须要“度戒”。如果不度戒,被人看不起,甚至找不到媳妇。
走进瑶族百年习俗
新安瑶族特色文化村被称为“曲靖第一瑶族村”
全村及周边村民参加度戒活动
“度戒”仪式有动鼓、功遭、贺楼、召龙、请圣、度戒、行朝、九晕童儿、禾聚禾瑟禾魂、安壇、晕,共11个步骤。一般都是七天七夜或者是三天三夜,以舞蹈、念、唱为主。
“度戒”仪式活动之前,受戒者必须经历四个考验,即失去行动自由的考验、意志的考验、饥饿的考验和跳云台的考验。也就是在这期间受戒者不得出外见天、不杀生、不吃肉类,日夜盘腿坐或侧卧一直到师公念完经书为止。
师公诵经
师宗新安瑶族特色文化村“度戒”的习俗已传承上百年,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图腾,是一种宗教习俗文化。谈及瑶族的这一特色文化,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村民说:“‘度戒’瑶语称其为‘斋筛’,也称‘成年礼’和‘过法’,瑶族每个男孩子,在10岁~18岁阶段,必须要‘度戒’。如果不‘度戒’,会被人看不起,将来甚至找不到媳妇。”
跪听师公宣读戒文
在新安瑶族特色文化村,“度戒”是村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老老少少都对其非常重视,在外读书的瑶族姑娘邓高阳说:“‘度戒’除了寓意经过火的洗礼,净化人的灵魂,消灾避难外,更锤炼了瑶族男子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仪式通过瑶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方式对后人进行族史、族规、礼仪、戒律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度戒’中,不能会客、社交、唱歌等,只能在家里低头修身养性,吃清淡无油的食物,还要熬夜,这一过程实属不易。”
瑶族小伙邓高强回想当初自己“度戒”的场景,深有感触地说:“接受洗礼后,能成为社会上的正式成员,还学习了本民族的一些特色传统文化,作为一名瑶族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很有意义的。”
“文戒”和“武戒”
“度戒”分为“文戒”和“武戒”两大关。仪式中,只见“文戒”开始前,“受戒”的5个瑶家男子,两名歌娘和两名成年男子在师公的带领下来到户外院落里,围着灵台边转圈边诵经、唱歌,以驱除鬼邪,敬奉神灵。
接着,“受戒”的5名瑶家男子进入礼堂跪听师公宣读戒文。宣读的戒文中,尤为重要的是“十条约束戒律”即:一戒呼天骂地,二戒毁骂父母,三戒瞒师骗友,四戒误杀牲口,五戒偷抢害人,六戒贪财爱色,七戒怒气凌人,八戒欺贫爱富,九戒贪生怕死,十戒陷戒瞒教。
“文戒”后这5名“受戒”男子得到了“戒名”,也称“法名”、“教名”。平生只能用“戒名”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参加宗教信仰活动,死后儿孙以其“戒名”超度亡灵升天转为灵名,列入祖先名薄成为祖先神灵,享受后代子孙敬献。
“文戒”开始前,诵经、唱歌
“文戒”结束后,接着是“武戒”。师公根据“受戒”男子的生辰八字翻书择定吉日搭好云台。云台是由圆木搭成的高台,意指道教圣地五台山。由9名成年男子在云台前拉开一张铺有棉被的藤网,受戒者坐于云台之上,全身卷曲,两手十指相扣围抱双膝,头置于两膝之间,师公一声令下,受戒者即翻身落入藤网之中,意为落入天神母腹。
“受戒”者“文戒”结束后走向云台进行“武戒”
上“云台”
落入藤网
顺利通过“武戒”
师公为其盖印章
师宗瑶族分布集中于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其中有纳厦村委会新安村民小组、笼嘠村委会上笼嘠村民小组、下笼嘠村民小组等多个地方,而新安村是曲靖最大的瑶村,“度戒”也盛行于此。
目前当地已将瑶族“度戒”活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的具体工作将陆续展开。瑶村的百年特色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这也是当地很多人的心愿。
隆重又喜庆的度戒仪式结束后,瑶族村又是另一番欢乐的海洋,村里的女子自发出力,大家一起在厨房忙碌,广场上摆满了饭桌,村民身着民族服装,在一桌桌地道的瑶家菜肴边坐定,同庆“度戒”,为全村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共品美食,现场甚是壮观。
百桌瑶家晚宴
瑶族“度戒”传承历史悠久,是瑶族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具有民族文化与艺术研究价值,而且对当地的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和阴阳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宗教信仰中的重要根据,是民族学研究关于民族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
-END-
以上内容来源于岭南文化,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丨灵犀WeChat丨ttaobuzailian
//Lingnanculture//
有谁看过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