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故里皇甫湾
?郑 平
皇甫谧是从灵台这块肥沃的黄土地上走向世界历史的文化名人。灵台大地上至今遗留着丰富的皇甫谧文化遗存和世代传说,无不携带着皇甫谧当年的浓郁气息。地处灵台县之西距灵台县城九十里之遥的朝那镇三里村,有个山庄旧名皇甫湾,是皇甫谧故里。
朝那镇残塬高隆,沟壑四横,镇南1.5公里处,即三里村,村舍东西绕塬边座落。再向东南,塬边陡止,远山拱围,梁峁蜿蜒,冲沟纵横,环沟俯视,坡高梁低,上陡下缓,几处箕掌形山凹棋布其间,近处绿树掩映,院宅依稀,远处坡台梁峁梯田层叠。山下苏家梁和皇甫梁之间座西向东的自然村落即皇甫湾,现在叫高庄,皇甫谧就出生在这里。
村落南面靠近沟边的一处宽大的旧庄基,就是祖辈传说的“皇甫庄子”,即皇甫氏的宅院。从皇甫湾向东,是现代整修的一条南北向上下山通道,沿此道向北可直达三里村和朝那镇。皇甫湾东行的山道和这条山道的交汇处三角荒地,当年皇甫谧家的车马上下山,中途往往要在这里歇息,人称歇马店。与歇马店紧邻的西侧,是一处坐北面西的山洼,庄基窑洞一溜陈列,这里是坡根底社,再向东稍南是刘家湾。从刘家湾上塬边,有一条较陡的北上坡路,这就是车头坡,是皇甫氏当年乘马车上下的车马道。从这条车马道上到塬边,北约二华里,有一自然村落,名曰王室,当地人又叫“皇室”,是皇甫氏当年的另一处宅院,正好居于朝那镇与皇甫湾的中间。
东汉末年,朝廷失道,贫苦农民揭竿而起,黄巾军像森林中的野火,在全国各地燃烧。当时,朝那孝廉皇甫叔侯携全家老小逃避兵荒。在这个要命的时刻,皇甫谧却不择时机降生到了人世。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家中添丁,本是件喜事,但他的到来,却没有给皇甫家族带来些许喜悦,兵荒马乱,生者尚且不保,何况又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累赘和负担。
皇甫谧出生不久,母亲就因病去世,父亲无法养活他,只得将他过继给叔父。在皇甫湾,皇甫谧在叔父、母的照料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十五岁那年,随叔父迁居新安,但生活依然无法安定,年至二十尚未读书习字,整天只知与村童为伴,编荆为盾,执杖为矛。皇甫谧的叔母是一位贤惠有心性的慈母,她教育皇甫谧说:“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皇甫谧为叔母的一番真情所深深打动,从此,改弦易辙,发愤苦读,“居家带经而农,博宗百家之言”,终于成为集文、史、医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文章来源:郑平
审核:王亚萍
编辑:王艳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