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各地命名的由来
●●●●
平凉:从古至今,大家一致认为,前秦苻坚设置平凉郡,取平定前凉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现有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六县一区。
每一个命名的背后,
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平凉
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公元年,秦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灵台县
始建于隋、唐时期。因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于今中台镇筑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相沿至今。据史书记载:密人不恭,文王伐密告捷,为祭天慰民,取悠然而治,同乐同化之意,乃筑灵台。
泾川县
西汉时期,曾在泾河川道设安定县。北魏太武帝初置泾州。金大定七年(年)改为泾川县,始用泾川县名,因地处泾河川道而得名。
崇信县
崇信在唐代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年)始置崇信县,县名沿用至今。
华亭县
北魏晋泰二年(年)设华亭镇,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隋大业元年(年)始置华亭县,县因镇而名。
庄浪县
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元朝初年置庄浪路。明洪武八年(年)置庄浪县。
静宁县
以“平静安宁“之意取名。元、明、清代为静宁州,年改为静宁县至今。
崆峒区
崆峒区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年),此后一直为郡、府、县治所,历设过州、府、道、郡、军、太仆寺、苑马寺、行省等重要军政机构。民国时期设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国后一直为平凉地委、行署、军分区所在地。年成立平凉县。年设平凉市。年撤市复县。年恢复县级市。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年8月28日改名为平凉市崆峒区。
菁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