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灵台县上良乡杨家有弟兄俩人,兄名杨可教,弟名杨可立,学富才敏,一双拔贡,致力教育,有才子名,明、清、民国及今《灵台县志》均有记载。
杨可教,字宏诲,号秦原,明代万历时贡生,致仕城武县训导,博闻强记,穷极经史。杨可立,字止止,号澹斋,明万历、天启年间贡生,淹贯群书,工文艺,习宋儒,尤崇王阳明理学,曾历任陕西蓝田县训导、镇安县教喻、河北密云县教授。其时朝廷宦官当道,政治昏暗,灾祸连年,天下大乱,明廷已日薄西山,杨可教和杨可立先后辞官返乡。
返乡后的杨可立在老家修建启祥塾,广招乡里子弟,亲施教育。旧志载:县令郭之屏闻其名,敦请立社,广授生徒,成为当时远近人士之楷模,名列关中十八才子之中,执经问业者常有人在。晚年,可教、可立兄弟尤好学笃行,耄耋不衰,评订理学,著《学庸统述》、《物外清音》等文。清代顺治《灵台县志》等文内收有杨可立《屏阴魔文》一篇,以寓言形式,指出人内心之正当观念,往往由于受外界不正当欲望之诱惑而发生动摇,此诱惑之力即“阴魔”,故人要正其心端其行必须屏除“阴魔”,以便坚定正当之观念。
杨可教,杨可立兄弟居乡时还设立义田,帮贫济困,德彼一时。去世后,邑人怀念,祀入乡贤祠。
来源:灵台史话
编辑:灵台县网信办/李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