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白鹿原原著他才是白鹿原上当之无愧

白鹿原上举行了绝无仅有的一次隆重葬礼,社会军队各界代表和绅士贤达共计21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为白鹿原上年轻的英雄鹿兆海送行。

一切都在悲伤的气氛下紧张地进行着。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在白嘉轩的陪伴下,来到灵柩后方的前排,他没有哭泣,也没有说话,轻轻地走入灵棚,跪倒在灵台两侧放着的口袋上,默默地为他心爱的学子守灵。

任谁也不愿意相信,白鹿原上出色的后生——鹿兆海就这样离开了,一个英雄的魂灵震撼着古原的土地和天空。

兆海虽然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但是,爱他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也不会忘记他做过的所有事情。

1,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在鹿兆鹏出事后,县委书记岳维山找到鹿子霖,威胁他,让他去找到鹿兆鹏。鹿子霖受到惊吓,只能到城里找到二儿子鹿兆海,并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儿子。

鹿兆海安慰父亲,让他不要担心,他来想办法解决。并且火速和团长一起跑到滋水县,找到岳维山,把事情解决,免去父亲的后顾之忧,让他不必再为此事烦恼,也过上了他一生最洒脱的日子。

即使,后来事情发生了变故:岳维山用“鹿兆海是当兵的,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常驻”的说辞,让鹿子霖的好日子到头。

但是,鹿兆海的一片孝心是无可否认的。鹿兆鹏整天让家人担惊受怕,幸好有鹿兆海能给父母带来一丝慰藉。

鹿兆海要去中条山前,去看望了老师朱先生。在临别前,朱先生要求鹿兆海:“回来时给我带一样东西,你亲手打死的鬼子的一撮头发。”

鹿兆海牺牲后,军队的马营长交给朱先生一只铁皮盒子:“鹿团长临终前托我交给你的。”朱先生让人打开后,围观的人们发现里面是一堆头发,都迷惑不解。

朱先生解释道:“这是他上中条山前,我向他要的一撮鬼子的头发。”把头发倒在地下后,才发现不是一撮,而是四十三撮,每一撮都用一根细铁丝分开扎好。

朱先生欣慰地说道:“兆海不愧是我的好学生,他一人就杀了43个鬼子呀!”

对于朱先生吩咐的事,鹿兆海一直没有忘记,即使在临终时,也把事情交代给其他人代办。我想:他是不想老师失望。

只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鹿兆海在和日军作战时没有牺牲,却在和红军交战时离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鹿兆海满腔的报国热情,却死不得其所,令人为之心疼。

2,对爱情的执着。

鹿兆海和白灵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去省城念书。在读书之余,两人一起走遍了西安城。鹿兆海为了表达对白灵的倾慕之情,放了代表爱情的孔明灯。

面对鹿兆海的示爱,白灵没有回应。她一直把鹿兆海当成好朋友、好哥们,从未想过两人之间会发生爱情。直到西安城发生战乱后,白灵才明白,她的心里也有鹿兆海的存在。

战乱发生时,西安城已经人满为患,白灵的学校也被炸毁。鹿兆海在炸毁的废墟中寻找白灵,他把白灵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他不允许她出事。

好在,白灵福大命大,没有受伤。西安城伤亡重大,白灵当起了护士,帮助受伤的伤员。那段日子,两人相互依偎、相依为命。

按理说,经历过生死的爱情,应该会变得更加牢不可破。谁知道,随着西安城的解放,鹿兆海的离开,两人却渐行渐远,最后再也没有机会在一起。

鹿兆海在战斗后,投身到守城的国民革命军队伍里。因为他各方面的优秀,被长官保荐去河北省读军校。

在临行前,鹿兆海叫上白灵一起去相馆拍照以作为留念。在拍照回来的路上,两人互诉衷肠,表达了爱意,白灵更是把那枚象征他们定情信物的铜元交到鹿兆海手中:“你带好,不要忘记我。”

白灵当时信誓旦旦,要等着鹿兆海的回来,不过才短短半年的光景,她就忘记誓言,心甘情愿地和鹿兆鹏在一起,并且有了孩子。

面对着亲哥哥和爱人的共同背叛,鹿兆海忍着心里的痛苦,信守着对鹿兆鹏的承诺,把怀孕的白灵送到乡下生产。

他对白灵说:“从今往后,我没有哥了。鹿兆鹏他不配给我当哥,我瞧不起他,以前我同情他,现在我憎恶他。”

鹿兆海将白灵送到村子后,就离开了。在他的心里明白,两人追寻的信仰不同,以后再见面的机会很难。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然是永远。

他在要去中条山前,回到白鹿原见朱先生,并托他把铜元交给白灵。因为他在白灵和鹿兆鹏在一起后,就抱着战死不归的信念上战场。白灵一直是支撑他和死神抗争的动力。现在,白灵成了他的嫂子,他也生无可恋,所以选择了轰轰烈烈的战死。

鹿兆海这一去,真的再也没有回来。我想,他临死前,最牵挂的应该还是白灵吧!

爱是惦记,是想念,是心里住了一个人,只要你有,只要她要,你是会倾尽所有和所能,跟她分享这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

鹿兆海一直把自己最好的给白灵,谁知道一腔热血错付,白灵不懂珍惜,这样的鹿兆海,真的让人心疼。

3,对信仰的忠诚。

鹿兆海在当兵后第一次去看望白灵。在一片开阔的地方,白灵贴着他耳根说:“兆海哥,我和你一样了,也加入了你的党。”鹿兆海听了,不由“啊”的一声愣住了,“可是我已经退出这个党,加入了另外一个党,你怎么又和我弄反了。”

白灵听后也愣了一会儿,然后两人开始为自己的选择辩论,谁也说不服谁。好好的一次约会,却被这件事影响了。

两人离开前,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彼此都希望能改变对方的想法。鹿兆海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去了,白灵没有来,却让鹿兆鹏来当代言人,表明她不会改变的态度。

对于白灵的爽约,鹿兆海觉得很生气,本来想一走了之。可是,在临行前,他改变了主意,还是去见了白灵一面。

这一次,两人的争辩更加强烈,还是和上次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两人是因为追寻的信仰不同,才导致白灵选择了鹿兆鹏。如果当时鹿兆海能够改变立场,站到和白灵同一阵营,两人应该会走上结婚生子的这条路。

只是,鹿兆海为了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信仰,即使再爱白灵,他也选择了对自己信仰的忠诚。

他也明白,两人的党派不同,势必会影响双方的感情,但他没有为了能得到白灵就放弃自己的立场。为了信仰而失去爱情,这一点,让人很是心疼。

鹿兆海用单纯和美好来谱写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生前对父母的孝道,对师长的尊敬,对爱情的执着,对国家的尽忠,对兄长的爱戴,让人忍不住感叹。

在他送白灵到乡下生产的路上,得知是白灵扔教育部陶部长的砖头,说:“你我虽然立场不同,可打败日本人收复河山的心是一样的。凭你这一砖头,我可以忍住任何委屈,你值得我送这一程。”

这就是鹿兆海,一个把民族大义看得比爱情还重的人。

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男人,才是值得被爱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zp/165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