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故事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但是西游记这本书却没多少人读过。大部分人其实都只是看过一些相关的影视剧作或者是民间传说,而这些大都是经过了一定的改编和润色,和原著小说有着一定的出入。
那么西游记的原著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大家不妨和我一起再品读一次,去探寻那个神奇世界的光怪陆离。
前面说道,猴子为了求取长生不老之术,跨越两海从东胜神州一路寻访来到了西牛贺洲,最终在灵台方寸山樵夫的指引下,拜在了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门下,并得名孙悟空,由此开启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在洞里面猴子每天不是跟着师兄们讲经论道,就是拿着锄头扫地锄园。对于猴子而言,尽管这种修行的日子很简单,但却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毕竟他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修行小白,需要在稳定中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为日后参悟做一个积累,最终厚积薄发,完成质的改变。
果不其然,到了第七年,猴子终于在一件事情中有了转折。一天菩提祖师开课讲法,在一旁听课的猴子却在那里“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猴子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他多动症坐不住,而是听到了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
很明显,此时的猴子已经在常年修行生活积累中露出了慧根,因为有了生活实践的积累,再听一些道理便能听出妙处。而这也意味着他可以开启下一步的修行。这就好比咱们读书完成了启蒙,可以升入更高级别的课堂。
于是菩提祖师便便开始与悟空单独对话,对他进行了一种近乎于考核的提问,以此来考察他是否能够进入下一个层面。而那句“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其实就表明菩提祖师真正认可了猴子,准备开始传他真本事了。
至于说学什么这件事情上,猴子这家伙认死理,尽管他嘴上说着一切听师父的,但实际上目的却十分明确,那就是求长生。所以尽管菩提祖师说了一大堆的道术法门,有些是提高身心能力的,有些是能在江湖游历的,还有些是学术文章的。可只要猴子听到学这个不能得长生时,那他便只有一个回答。
猴子这也不学,那也不学,让弟子们都觉得悟空傻,说“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
但事实上,这也是菩提祖师对猴子的考核。他之所以前面啰嗦一大堆,其实就是想知道悟空到底要学什么,并确定他是否有着那份坚持。因为只有这种能够坚持初心的人,才有资格去西天取经。如果猴子稀里糊涂随便就选了一样,那他就可能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所以后面菩提祖师“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表面上看是负气而走,但其实是更深层次的一种考核,设定了一个反常规盘迷,看猴子能否打破。
最深的学习,一定是反常规的,是取逆的,祖师的做法是禅宗的一种棒喝,蕴含了内在的机要,如果悟空看不出,也就当做师父的一次愤怒情绪了。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很多都是如此,很多高明的老师生气,大部分学生是看不懂的,以为就是老师生气,那只能说无法通过考核进入下一步学习。所以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老师说什么,而在于学生能否有能力穿透这个表面深究其中道理。
而这猴子也确实是聪明,在众师兄还在出言嘲讽抱怨时,他却已打破了盘中之谜。他知道祖师打他三下,是教他三更时分存心;而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则是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
所以到了三更十分,猴子便悄悄走后门来找菩提祖师开小灶了。而菩提祖师见到猴子如此有悟性,自然也不再保留,答应传他长生之妙道。
这里其实就再一次的点出了猴子的异于常人之处,毕竟菩提门下弟子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猴子能得到修行长生之道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中悟空拜菩提祖师学艺的情节,其实并不能算是吴承恩的原创,而是禅宗六祖慧能故事的翻版。这里的六祖慧能一直被认为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一来因为他相貌黑不溜秋的,又瘦又矮又黑,头发杂长,混乱蓬松,像一只“石猴子”。二来六祖在拜师修行的过程中,也有着和孙悟空类似的经历。
话说这慧能禅师在黄梅双峰山弘忍法师坐下修行,起初并不受重视,一直厨房舂了八个月的米,连头发也没剃。但是后来他却用一则偈文折服了弘忍法师。这偈文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看到慧能如此有悟性,弘忍法师有心传他衣钵。于是晚上便跑到厨房来问惠能:你这个米舂好了没有?
惠能回答道:米早就舂好了,就是还没有筛。这句话其实是一语双关,筛字下面是个“师”字,那意思说:我是没问题,就看师父了。
弘忍法师当然明白慧能的意思,于是就拿起禅杖在舂米的石碓上敲了三下,然后便离开了。
惠能哪会不明白?于是就在当晚三更去找弘忍求教。这个场景和孙悟空半夜学艺显然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另外通过慧能学艺的故事,其实我们也能从侧面印证我文章的观点,菩提祖师应该是佛门中人无疑。
回到故事中来,猴子在得到菩提祖师传道之后,花了三年时间修行,把长生之道学了个法性颇通,根源坚固。随后又学得地煞七十二般变化口诀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由此得了大造化,引得众师兄们羡慕不已,纷纷起哄让他露两手。而猴子学艺初成,志得意满,自然也想显摆几下,于是便在师兄们面前卖弄起来。
然而猴子的这一举动却令触怒了菩提祖师,当即便被赶下山去,而且菩提祖师还不许猴子说是他的徒弟。菩提祖师赶走孙悟空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孙悟空在人前卖弄这项神通,假如别人有求于他,想要学习这套神通,如果孙悟空不教,他人难保不会生出加害之心,那时就会有性命之忧。
这里菩提祖师的操作其实是有些令人费解的,想想猴子不过只是在师兄弟跟前卖弄了下神通,就要被逐出师门,恩断义绝,未免也太过严重了一些。但是如果我们结合猴子在后面的表现,那就很合理了。从东海龙宫强取定海神针,到阴曹地府篡改生死簿,再到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猴子所犯的每一件事儿都足以给三星洞带来巨大的牵连。
抛开所谓佛门剧本式的解读不谈,仅仅是按照正常故事发展,菩提祖师就有理由和猴子划清界限。想想后来猴子重返山门,洞内却空无一人,未尝就不是为了躲避孙悟空带来的灾祸。
所以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菩提祖师这个人确实是很有先见之明。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需要提一下,那就是菩提祖师有意让猴子回家拯救自己的猴子猴孙。因为故事后面紧接着就讲到,猴子驾云回到花果山后,发现自家地盘正在被一个叫做混世魔王的大妖给侵扰,如果再晚点儿回来可能水帘洞都得是别人家的了。
说起这个混世魔王也很有趣,尽管名字起得霸气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却是菜得不行,被猴子各种戏耍,三两下就挂了。作为西游记中第一位出场的妖怪,可以说是相当的没牌面了。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经历了这降魔救子之事,才激发出了猴子身上的造反基因,为日后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埋下了伏笔,所以混世魔王也有着一定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