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崇信在唐代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始置崇信县,县名沿用至今。唐建中元年(公元)春,武康王李元谅修建,周三里五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东西二门。又筑连弩台、远烽侦,为守备,吐蕃来扰,皆击败之,守备益固,泾陇以安。明末知县高斗垣截筑锦屏山麓。
华亭县:北魏晋泰二年(公元)设华亭镇,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隋大业元年(公元)始置华亭县,县因镇而名。华亭县城池建于金大中年间。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
庄浪县: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元朝初年置庄浪路。明洪武八年(公元)置庄浪县。康定元年(公元),时任渭州瓦亭寨监押刘沪率兵进入水洛,深入敌区二百里,击破党留诸族,开拓了水洛地区,稳定了局面。
为了巩固胜利,陕西四路总管郑戬指派著作佐郎董士廉到水洛,帮助刘沪扩建水洛城。当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郑戬被罢去四路总管职务。当时知渭州的尹洙认为前阶段军事上的失利,主要是据点太多,敌众我寡。现在又增加一个据点,更分散兵力,削弱了防守力量。因此,不同意筑城。尹洙又派瓦亭寨主张忠代换刘沪,刘沪不受代。尹洙大怒,派裨将狄青到水洛,逮捕了刘沪与董士廉,关进德顺军狱,停止了筑城。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重修,周一里一百七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
静宁:县名。以“平静安宁“之意取名。元、明、清代为静宁州,年改为静宁县至今。静宁县城池宋始建,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渭州知州曹玮在陇山外之笼干川修筑陇干城(今隆德县城),作为抵御西夏的军事要塞。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于南市城(即唐南使城)置静边寨。仁宗庆历三年(公元),泾原路安抚使王尧臣奏准,以山外(指今六盘山)通边、静边、隆德、得胜四寨建为德顺军,以陇干城为军治。哲宗元祐八年(公元),置陇干县于外底堡(今静宁县城),并将德顺军治移陇干县,军、县同治一城。明天顺初重建,增筑外桓,周七里八十步,更筑东西外罗邏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知州靳善重修,引水入池,修复古堡五十一。嘉靖十九年(公元)知州李时中,万历四年(公元)知州王冠俱重修。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你的一次转发、有可能会帮助无数人……
平凉金点子传媒《金点子传媒》每周三、周六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