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小说中的情节与历史史实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想必大部分人都看过,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作为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它的文学水平是非常高的,但既然作为小说,很多情节是虚构的,但又有历史人物真实存在,我们抱着重温小说的态度深度了解一下故事讲述下的史实。

类似于现在很多的爽文,小说主人公也是从头开挂,孙悟空自打出世后,便开始了一路开挂,问世不久,便碰上猴群拜他为王,在86版影视剧中,是直接飞进水帘洞的,我们都知道,猴这种生物虽然跳跃力比较强,但至少也得有藤蔓,所以这点是经过戏剧加工的,进洞后,猴子们也遵守承诺,尊孙悟空为美猴王。再后来,为了让孙悟空去学仙术,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可见所有生物都渴望长生,但后来的情节中,佛虽无欲,天上的那些神仙,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还是追求长生不老,比如后续的蟠桃大会,既然已长生,但后续还是有情节讲述需要长生。这个我们后续会讲到

说到猴王去拜师学艺在路上串长城,游小县,所到之地,人们都害怕,后来在灵台方寸山脚下,遇樵夫,在小说与影视剧中,这个樵夫都没有表现出害怕,虽乃行孝的君子,却得到神仙的教学,可见这个樵夫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樵夫。见到菩提祖师后,明明已算出会有人来学艺,却要命人赶猴王出去。

后来的拜师学艺,整整七年,未授任何艺,却在一夜之间传于72变以及筋斗云,但因在其他徒弟面前卖弄,被逐出师门,并说“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觉得不太理解,但作为《西游记》的一位隐士高人,相当于扫地僧的角色,须菩提祖师不让孙悟空说是他徒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为了锻炼孙悟空;第二个原因是须菩提祖师早就猜到孙悟空必定会惹是生非,不想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才警告孙悟空不要说是他的徒弟!

回到花果山后,剿了混世魔王,在猴子猴孙的劝说下,下海去找兵器,拿了如意金箍棒,同时还要了一幅披挂,但有一点不明白,为何一套披挂需要四海龙王凑,其实是作者想说明孙悟空的武器和披挂这全副武装是来自四海的。而四海在古代就是代表天下的。集齐天下之宝,以衬托孙悟空的全副武装。

得齐装备庆贺时,酒醉被黑白无常勾去了魂魄,孙悟空作为石头变化出来的,按现代科学来讲,是没有生命的,加上学道以后,早已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在生死薄上还留有他的名字,在影视剧中,地府只有阎罗王与判官,实际上在原著中还是符合中国的神话的,负责审判的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生死簿上记载,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按照石头出世,到学成归来,怎么也不可能三百四十二年,甚至孙悟空的名字还是菩提祖师起的,学艺七年,满打满算三四十年,有道是:天上一天,凡间一年,但孙悟空此时还没上天,这个计量单位显来是不合理的,没有三百多年。

抢走龙宫宝物,大闹地府,两边领导肯定要上报天庭的最高行政长官玉帝,作为三界最高管理者,玉帝也听从太白金星的建议进行招安,却相当于是欺骗了悟空,让他去当个养马的官,虽说是为了权宜之计,但作为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道教也是我国的国教,作者在这里可能也有贬低道教的意思在里面,首先孙悟空在这部作品里不是最厉害的角色,玉皇大帝不但不是无能,反而很厉害,厉害到如来佛祖、太上老君对他也得恭恭敬敬。是三界主宰,甭管天上、人间还是地下,也不管神仙、凡人、菩萨佛祖还是冥府鬼神,全都归玉帝管。可见玉帝的实力,却还要用如此手段去欺骗一个石猴。但作为小说,这也是为了衬托小说主角而进行的艺术加工。

小说中的虚与现实中的实,且听下回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yy/170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