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图之人牛具忘,本心以明,灵台

人生便是修道场,这副“躯壳”便是灵魂的载体,通过这副“躯壳”感知外界发生的种种事情,或是“喜”或是“怒”或是“忧”等等情感。哪怕是这些情感都是人为定义出来为了便于人们发展物质上的“文明”,从而改善这副“躯壳”。“我”突然有个想法,所有生灵的最终目标都是“得道”,在此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是伴生的一种产物,而这伴生事物的本身也自成一“道”这便是他人的最终追求。每个人对于认知的感悟不同,所得到的喜悦与幸福却是一样,从而没有特定的框架对一个人进行定义。十牛图中的第七图,所谓“人牛具忘”,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空”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自己过往的所有认知,所有经验,所有行为习惯都汇聚成一个“点”,这个点存在自己的“心”中,把之称为“心中的奇点”。在这个“点”中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各种情绪,各种思想,各种认知都存在。然而现在作为主体的“我”选择对这个事情进行“忘”,不是什么都思考,而是从根本上“忘掉”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以一种更加“纯粹”的态度认知这些事情从而建立起更为正确的认知。有一部电影想必很多朋友都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电视剧《少年张无忌》,其中有个片段在我小时候看来非常有意思。张无忌去找张三丰学习“太极拳”,张三丰对张无忌说,你现在还记得哪些招式,还记得一些那边继续练,等到所有招式都不记得时,那太极拳的精髓便完全掌握住了。当初看到这里自己是“懵”的,完全不知道这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只是觉得这样很帅,很有意识,实际上什么都不清楚。如今这个岁数在去看这些事情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电影里所谓的“忘”便是不“执住”,学习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不执住于事物表面,从更深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取得不同的创新。生活工作中正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把之称作“革新”。《周易》里面也有类似的“卦”,“革”这个“卦”,就是忘掉过去那些老旧的知识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认知体系,如此一来用“正知正见”来解决新的问题,未来才会“鼎盛”。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皆是如此,我们看世界历史,无论哪个时期都是这样,唯有从最根本处了解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但不执住于这些表面的事物,如此一来才能够从容淡定地解决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因此自我看来所谓的“忘”,不是真的不记得而是能够把一件事物中不合理的地方去除掉,唯有把那些不好的因素去除掉如此才能够建立正确合理的认知。这样一个过程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那个“牛”指代人的“天然本性”,而如果对这个“自性”天天挂在嘴边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去处理这些问题,我想就结局而言无法令自己获得更合理的认知,而“自性”本身便是圆润无二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觉悟自己的这颗“心”。认知的境界不是别人定义的境界,是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事情。总而言之,一个真正“修心”的人,到了一定时候想必是会实实在在的选择忘掉事物的“表面”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认知体系去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此“修”的含义才算是体现出来,心中自然“明了”,身心自然“清明”,无所执住便能“真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yy/162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