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民间的丧事一律实行土葬,礼仪多而繁杂,其他各方面的礼节与全国各地基本相同,但不做道场和打醮,一般在埋葬老人时,选用儒家的“三献礼”。“三献礼”一般在死都“出丧”前的头一个晚上举行,是子女对逝去的父母养育之恩表示永世不忘的一种祭奠仪式。“三献礼”是一种“家祭”仪式,一般在家庭中举行,分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三部分,所以叫着“三献礼”。在过去,三献礼也不是所有逝者都能够享受的,必须是家中有获得了功名的秀才,才可以请宾客来举办三献礼。三献礼举办之前,在丧房的门口摆两张桌子。左面的桌子是亡人儿孙舅家、舅爷家的观礼席位,上面代表性的放几个菜,一瓶酒,几双筷子。右面的桌子上,摆着鱼、肉肝、盐、醋、酱、蒸、饼、羹等九个盘子,香火、表纸、奠酒、冥票等祭奠的物品。这张桌子是礼生们的席位,又叫盥洗桌。行礼开始了,四个礼生穿着黑色的长袍子,头带黑色的礼帽,分正统、止引、辩统、陪引四个人。他们迈着八字步,大摇大摆地从礼生席那儿走出来,站成一排,先向左而桌后坐的总负责行礼的老礼生鞠躬,然后向丧房门口鞠躬,最后四个人分成两班,正统和正引站在丧房的右面,陪统、陪引站在丧房的左面,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非常严肃。这时,围观的群众和亲戚很多。人们都静穆地望着丧房门口,包括坐在与丧房门口相对的墙跟下的吹鼓手们。坐在礼生席位上的礼生总管,扯长嗓子喊道:“奏乐!”坐在乐棚下的吹鼓手们,精神为之一震,起劲地吹起了将军大坐帐的曲子。这第一支曲子是礼生登场的前奏曲,开头一曲吹得好不好,代表乐手们的演奏水平,以后要多吹或者少吹,就由礼生们定了。如果礼生对吹鼓手们的表现满意,行礼的过程中,可以叫他们少吹几个曲子,做些照顾。如果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或为了讨好事主家,在行礼的过程中,把可以合在一起进行的礼节分开来进行。每行一个礼节,奏三次乐,那是合情合理的,谁也没有异议,只是辛苦了吹鼓手。所以,吹鼓手一般都不惹礼生,一次事过得关系好了,下次谁家有丧事,要请礼生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向主人家推荐吹鼓手。吹鼓手们的开场白过后,陪统用长长的腔调喊道:“行三献礼!”“三献礼”就这样开始了,唢呐声凄婉悲凉,令人久久难以平静。陪引站在边喊道:“领孝子出丧处。"正引随后一声大喝:“起!捧仗!出丧处以行礼所!”于是那些孝子,主要是亡人的儿女们,皆身穿孝衫成孝袍,头戴麻冠、孝纱,脚穿白布做的布鞋,腰系麻编繩带,手柱着用白纸缠成的哭丧棍,从丧房守灵的地方哭着走出来,排成一行站在配引的后面。孝子排队,一般是按照年龄大小,儿子在前,女儿随后,女婿跟在女儿后面,再后面是外甥、外甥女,在后面是孙子、孙女,再后面是重孙、重孙女之类。这时正统喊道:“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青各就其位,盥洗!”意思是祭奠的人在祭奠之前,要洗净自己的双手,才能进行祭奠,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尊敬。正引喊道:“以盟洗所!亚杖!盥洗!净中!捧杖!复位!”只见孝子跟着正引,按他的要求绕场一周,在身旁放下哭丧根,作出一种象征性的洗脸洗手的动作,然后用一条毛巾擦擦险和手,又拾起哭丧棍,跟着正引回到了原来的地方。陪统喊道,“行初献礼!“陪引喊道:“孝男就位!"意思是让其他的女婿、外甥、侄儿,孙子等男孝子和女儿、侄女孙女等女辈子们跪在原地不动,只有孝男进人祭奠的主位置。正统贼道:俯啊!仰啊!叩首!上香!行祭礼!"正引喊道:“以至香案前!执事者捧香、捧杯、捧酒、捧文,以临柩所!”前面,两个知客,拿着一应的香火、酒、祭文等东西,后面跟着两个主要的孝子,绕场一圈,到了上房也就是灵堂的前面。陪引喊道:“俯啊!仰啊!上香!捧杯!”孝子按照礼生的要求,在灵权前,跪下磕头、作揖,由知客将香火点燃之后,自己接过来插在香炉里。正引喊道:“读文!”于是礼生席位上的那个老礼生开始读祭文,大意是父母生养自己如何受苦受难,如何辛劳持家,如何含辛茹苦教养后代,如何高风亮节德馨故里,最后便是一句官话:“呜呼哀哉,上飧!”正统便喊道:“乐止!"吹唢呐的吹鼓手们便停止了奏乐。正引喊道:“祭酒!起!捧杖!平身!复位!”陪引喊道:“进鱼!”正引喊道:“以供鱼所!”执事的那些人们捧着鱼、盐、蒸(蒸熟的猪肉牛肉、羊肉之类)走到棺材前,跪下,献上盐、蒸、鱼等祭品。正统喊道:“皆跪,奏乐!”吹鼓手们奏起哀乐,男女孝子们跪成两行,男一行,女一行,面对灵位。正引喊道:“上享!起!平身!复位!"陪引喊道:“皆跪!息烛!”陪统喊道:“阖门!”于是,男女孝子、礼生、执事的人都出来了,孝子们全部跪在灵堂之前执事的人吹灭灵前的蜡烛,放下门帘,意思是等着死去的人在里面享受供奉的祭品。正统喊道:“歌诗!"在外面大声朗诵《诗经.蓼蓼者莪》。朗诵完了继续行礼。正统启门!"正引喊道:“明烛,主人以下各复本位!“执事的人点上灵堂里的蜡烛。陪引喊道:“祝文冥乡,焚起!翔寝!“举子们跪在灵前,烧了祭文,嚎啕大哭着走出来。之后,按照顺序是女婿,女儿的祭奠,侄儿、侄女的祭奠,舅父家的祭奠,舅爷家的祭奠。所有的来客]祭奠完了。初献礼就举行完了。围观的人群,这时候就开始评议三献礼了,发表对三献礼的看法,褒贬主人家对待老人生前的好坏。对老人好的人们多是赞扬;对待老人不好的,多是批评。这些话都是小声说的,并不影响“三献礼”的正常进行。“初献札”的后面是“亚献礼”和“终献礼”,套路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初献礼”献的是鱼、盐、浆,歌诗是《蓼蓼者莪》;“亚献礼”献的是肉、醋饼,歌诗是《父兮生我》;“终献礼”献的是肝、浆、羹,歌诗是《饼之謦矣》。有趣的是,在行礼过程中,亡人的辈份实在太高,曾孙们在行礼的时候不是像其他人一样穿白衣服,而是穿红衣服,在礼生叫喊“鞠哀”时,故意恶作剧,用手捂着嘴干嚎:“我的祖宗呀,你死的苦呀,死在阴间卖豆腐呀!”遨得周围人大声哄笑不止,气得那些主家的妇女们大骂不止。一场悲哀的丧事,便变的气氛活跃起来。年,灵台三献礼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源:文化中心
编辑:张晓英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