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交界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有个古老美丽的地方灵台县。残塬、丘陵、川台交互,东拱关中,南依千陇,泾河与渭河穿越境内,成为陇东南的明珠。
《诗》中记载,公元前年,周文王伐密须取胜后,拟举行隆重的“军礼”祭祀。为了成功举行这项祭祀活动,周文王驱使密须国的大批奴隶赶造了一座祭坛,称“灵台”,以祭天慰民,广播德化。这就是今天甘肃灵台县名的来历。
从《诗经大雅》多篇都可以看出,周人崇敬祖宗,迷信上天,每遇要事都必先进行卜问,以了解天意,抉择吉凶,求得祖宗保佑。《大雅》的第八篇《灵台》歌唱的就是修筑灵台与周天子举行的祭祀活动。
《灵台》共二十句,可分为四章,第一、二两章每章六句,第三、四两章每章四句。首章说文王修建灵台,由于百姓拥护,很快就建成了;次章写文王在灵囿、灵沼的游观之乐;第三、四章写文王在离宫有钟鼓之乐,一片盛世景象。
全诗大意是,开始规划筑建灵台时,顶层设计安排经营的非常妥善。而且百姓都是志愿出力共同兴建,没花费多少日子就建成了。
文王来视察时,在大园林游山玩水,肥壮毛皮好的母鹿懒懒伏在树下,羽翼洁净的白鸟悠闲的走在园子,大池沼鱼儿窜蹦。离宫里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钟鼓节奏美啊,文王在离宫乐不归。
[原诗]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释]
灵台:古台名,今甘肃省东南部的灵台县。麀(yōu)鹿:母鹿。濯濯(zhuó):肥壮貌。翯(hè)翯:洁白貌。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虡(jù):悬钟的木架。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贲(fén):借为“鼖”,大鼓。辟廱(bìyōng):离宫名。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清代的戴震《毛郑诗考证》:“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
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
专家的说法各有千秋,各自有理。我读《灵台》原诗,没有专家这么较真的考证解释,只是觉得诗句优美,除首章完全写修筑灵台外,其下三章写景、写乐队都很美。
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写的生动形象,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引人注目。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完全重复,渲染了游乐的欢快气氛。随便写几句诗,记为学习心得体会。
灵台巍然,气宇轩然,陇上明珠。雄伟壮观,大雅唱和。书遵颜柳,洋洋大观。台有碑衬,碑随台名。
周人尚礼,崇敬祖宗,信奉上天。遇事问卜,了解天意,抉择吉凶,求得保佑,祭天慰民,广播德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