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孙雯每个人都需要一两张拿得出手的照片,鲁迅也不例外。年9月25日,鲁迅在上海春阳照相馆拍了一张颇为满意的照片,这一天,是他的50岁生日。看得出,为了这次拍摄,鲁迅是特意做过修饰的——他表情严肃庄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这张照片向后来人展现出一派“硬汉”风范,它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鲁迅严肃刚毅的一面。当然,五十而知天命,这张照片虽望之俨然,也并不显得冷酷。这张照片,鲁迅自己很喜欢,它被送给了很多人,包括他的学生、同为浙江人的冯雪峰。众人也是喜欢这张照片的。在后来有关鲁迅的诸多出版物中,用的都是这张照片。如今的学者要讲鲁迅,PPT里少不了的,也是这张照片。只是,这张照片的内涵,在特定的年代里被逐渐夸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突出鲁迅“横眉冷对”的一面,由这张照片,衍生出的诸多绘画、木刻创作,加重了鲁迅的严肃和愤怒的神情。比如,一些木刻作品,以这张照片为创作原型,但对头发、眼睛、胡须、下巴等部分做了“严肃”的处理,制造出“战斗”的氛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的是鲁迅,“俯首”的也是鲁迅——鲁迅是多面的鲁迅。但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大约如朱自清所说——“看了他的脸,就像重读了一遍《呐喊》序。”后来,人们需要温和的鲁迅。于是,一张穿毛衣的照片开始流行起来。拍这张照片时,鲁迅已经53岁,但丝毫看不出老态。照片上的鲁迅,套着两件毛衣,右手夹烟,左手掐腰,看上去十分年轻。再看一下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年5月1日。上海的五月,还能穿住两件毛衣,年的五一,江南是不是降了个特大的温?!在《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著)中也有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母亲最喜欢!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摄于上海。”周海婴在书中,记下了这有趣的一笔。“鲁迅其实穿一件毛衣就够了,但是他非要穿两件,为什么?因为这个毛衣是许广平织的,所以得穿上,穿上以后他爱人就高兴。”黄乔生说。年,许广平在《两地书》中这样写道:“早间无事,坐在寝室继续做手织……而今天叫我欢喜的,就是我订了一个好玩的图章,要铺子雕‘鲁迅’二字篆字,阴文。”《两地书》提到的“图章”,鲁迅后来一直用着,而“手织”就是许广平织的那件藏青色的毛衣背心。据说,这件毛背心鲁迅吃饭穿着,给学生上课也穿着,他还写信给许广平说:“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须棉袍了。”照片里的多面鲁迅年3月东京这是一张鲁迅的“断发照”。为纪念剪发,他写了《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志,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年1月2日厦门南普陀鲁迅带着几个文学青年到厦门大学旁边的坟堆里玩,然后照了一张照片,上面题有:“我坐在厦门的坟中间”的字样。他右手靠着的这块墓碑上面有一个字很有意义——“许”,许广平的“许”。他把这张照片寄给了许广平。年8月19日广州西关在广东时期,鲁迅与许广平并没有公开恋爱关系。所以,照相的时候,本来鲁迅和许广平应该坐在前排,两个学生站后排。但是鲁迅执意让许广平站后排,把一个学生调到前排。年5月26日上海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想编一本中国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其中收入了很多鲁迅的作品。斯诺需要作者的照片,但鲁迅提供来的照片,斯诺并不满意。于是,他派助手姚克到鲁迅家中,陪同鲁迅到上海南京路上的雪怀照相馆专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