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的别名
春方
东方。古代阴阳家以春、夏、秋、冬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汉杨修《许昌宫赋》:“临南轩而向春方,负黼黻之屏风。”南朝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李善注:“礼记曰:东方曰春。”
东垂
东方。东部边境。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女出于苎萝山,欲献于吴。自谓东垂僻陋,恐女朴鄙,故近大道居,去县五里。”《后汉书·东夷传·高句丽》:“遂成死,子伯固立。其后濊貊率服,东垂少事。”泛指东方。《汉书·元帝纪》:“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南朝·宋武帝《秋夜》:“局景薄西隅,升月照东垂。”
东荒
东方。东方极远之处。唐李白《大鹏赋·并序》:“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唐阎宽《春宵览月》:“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
东极
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竪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晋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唐陆龟蒙《和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岩扉,却待秋风泛舶归。”指中国东部边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魏书·百济传》:“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指东海。亦泛指东方大海。唐杜甫《长江》:“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仇兆鳌注:“东极,指东海。”明俞安期《望海》:“星临东极无分野,山入南荒有沃焦。”
东陆
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太平御览》卷十八引《易通统图》:“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因指东方。明刘基《春日行》:“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唐王储《赋得花发上林》:“东陆和风至,先开上苑花。”唐李峤《日》:“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
东路
犹东方,东部地区。三国曹植《洛神赋》:“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南朝谢庄《怀园引》:“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通往东方的道路。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南朝颜延之《还至梁城作》:“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群。”唐萧颖士《越江秋曙》:“扁舟东路远,晓月下江濆。潋滟信潮上,苍茫孤屿分。”
东汜
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晋陆云《赠郑曼季》:“声播东汜,响溢南云。”清吴伟业《朝日坛》:“即今东汜西昆处,尽入铜壶倒景殊。”比喻人的少壮期。南朝沈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反西昆。”李周翰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西昆,日入处,比衰老也。”
东维
《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成玄英疏:“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后因以泛指东方。唐方干《送人游日本国》:“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明王逢《秋感》:“南极有星天半隐,东维无地海全归。”
东裔
东方边远地区。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公孙渊承籍父兄,世居东裔。”
东隅
东角;东方。晋陶潜《拟古》:“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南朝谢灵运《善哉行》:“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唐李白《有所思》:“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明茅溱《夜行船序》:“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宋张继先《度清霄》:“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亦作“东嵎”。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晋陆云《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讵敢忘于愤悱。”
少阳
东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少阳,东极。”晋张华《博物志》:“东方少阳,日月所出。”崔曙《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震方
东方。中国古代以八卦定方位。震卦代表东方。《梁书·武帝纪下》:“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于震方,简求沃野。”唐刘禹锡《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震方天籁动,寅位帝车回。”《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此处安葬,按那龙脉,正自震方而来,定主宗祧延绵。”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禨祥·圣主征应》:“内灵台奏泰山震方,此青宫不安之象。”
震维
震,指东方。维,地维,指地。震维,东方之地。北周庾信《周谯国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华亭冠冕,谷水弦歌。震维徙族,燕垂从官塞入飞狐,关连鸣雁。”唐韦元旦《早朝》:“震维芳月季,宸极众星尊。”
震位
指东方。《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南朝阴铿《闲居对雨》:“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唐湛贲《日五色赋》:“出乎震位,焕夫皇极。”唐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角音》:“出震位,开平秩。”
二、西方的别名
白位
西方的代称。古人以五行定方位,西方属金,其色白,故称。《周逸书·卷三·小开武解》:“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
兑域
指西方。古人以八卦配八方,兑为西方。唐李百药《鹦鹉赋》:“喜灵禽之擢秀,资品物以呈祥;含金精于兑域,体耀质于炎方。”
兑隅
西方。唐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许州牧杜公作文宣王庙暨学舍于兑隅,革故而鼎新也。”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金方
西方。古以五行配属中央与四方,西方属金,故称。唐钱起《送张将军征西》:“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唐崔橹《惜莲花》:“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唐张说《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武库兵犹动,金方事未息。”
金虎
指西面方向。《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有兽白虎。”唐吕温《凌烟阁勋臣颂·刘夔公宏基》:“夔公峥嵘,金虎之精。”
金丘
西方。唐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金丘华阳下,仙伯养晦处。茅茨对三峰,梧桐开一路。”
迁方
西方。汉班固《白虎通·五行》:“西方者,迁方也,万物迁落也。”《汉书·律历志上》:“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
秋方
西方。古代阴阳家以春、夏、秋、冬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汉张衡《东京赋》:“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薛综注:“秋方,西方也。”南朝谢庄《怀园引》:“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淮南子·时则训》:“孟秋之月……其位西方,其日庚辛。”汉张衡《东京赋》:“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南朝谢庄《怀园引》:“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
少阴
指西方。晋张华《《博物志》:“西方少阴,日月所入。”《汉书·律历志上》:“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落物,于时为秋。”《汉书·志·天文志》:“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
西海
指西方。对中原而言。《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汉刘向《新序·善谋》:“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西方日落处。唐李白《古风》:“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李商隐《燕台四首》:“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唐渠牟《杂歌谣辞·步虚词》:“西海辞金母,东方拜木公。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西极
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处。《楚辞·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于西极。”《汉书·礼乐志》:“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指长安以西的疆域。唐李白《大鹏赋并序》:“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唐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唐杜甫《往在》:“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仇兆鳌注:“西极,指京师之西,与山东相对。或指吐鲁蕃者,非。”唐李白《塞上曲》:“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西金
指西方。古以五行配属中央与四方,西方属金,故称。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岂非白也吐耀含辉,禀西金而成姿。”
西冥
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南朝谢庄《月赋》:“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李善注:“西冥,昧谷也。”亦作“西溟”。西海。冥,通“溟”。唐李白《大猎赋》:“夹东海而为壍兮,拖西冥而流渠。”一本作“西溟”。明宋濂《文原》:“南桂北瀚,东瀛西溟,沓眇而无际,涵负而不竭,鱼龙生焉,波涛兴焉;吾文之深得之。”
西商
指西方。三国曹植《离缴雁赋》:“白露凄以飞扬兮,秋风发乎西商。”宋余靖《和王子元中秋会饮》:“混元鼓橐四气平,西商之气爽且轻。望舒按辔出东海,孤轮斲冰碾太清。”
宋程公许《千周风歌》:“华清舞彻霓裳散,五音繁会宵达旦。人间何限失意人,西商凄切离骚乱。”
西偏
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南朝江淹《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西侧。三国何晏《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唐韩愈《庭楸》:“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唐刘禹锡《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城外园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蔷薇乱发多临水,鸂鶒双游不避船。”宋陆游《涪州》:“古垒西偏晓系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
主 编:朱凌云
特邀顾问:陈文林、刘妙顺
******************************
东瓯诗谭微刊开设栏目:温州当今诗人、特刊、诗话词话、诗词酬唱、命题作诗、新诗园地、今日学诗、东瓯人文、周末涨知识。欢迎大家投稿。来稿请注明投何栏目,并附个人简介和 一、“温州当今诗人”栏目:推出温州当今诗人专辑,每辑发20首诗、词或联原创作品,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二、“特刊”栏目:推出全国各地诗人有一定特色的10首以上某一专题的诗、词或联原创作品,题材一般也要统一(如七绝就是七绝、五律就是五律),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三、“诗话词话”栏目:欢迎全国各地诗论家有一定见解的诗话词话类原创文章。
四、“诗词酬唱”栏目:为各种原创唱和专辑。地域不限。诗人可自己组织达到一定数量的酬唱作品投稿,要求格律严谨。
五、“东瓯人文”栏目:推出有关东瓯人文的散文、传记。
六、“新诗园地”栏目:拟不定时推出温州本土新诗作者,每辑发10首原创作品,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qq. “东瓯诗谭”微刊创设于乙未年四月十六日,是一个诗词交流平台,立足温州,在推介当地诗人诗作、诗会活动专作的同时,兼顾全国各地诗人专题诗作和唱酬应和、诗论诗话,并以普及诗词知识为己任。此外,还将挖掘温州诗词界的旧事异闻。期望通过不断汇集,蔚为大观。是为记。
点击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