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七台八景之七台考

文/七台八景

古代省府州县向有遴选乡土风景名胜之风,作为老子故里、千年古县的鹿邑概莫除外。鹿邑“七台八景”之说自古有之,但除“八景”所指确凿外,“七台”一直无统一说法。

据光绪《鹿邑县志·卷五·古迹·台沿》等记载,古鹿邑冠以台名者达十余处。年,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在编印《鹿邑历史名胜》时指出,鹿邑“关于七台之说,向无定规,很不统一”。今将主流版本、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一并录之,以飨读者。

一、主流七台

此为《鹿邑历史名胜》采用的民间主流说法:

1、老君台

本名升仙台,又称“拜仙台“,位于县城内东北隅,明道宫后,高三丈,湖水潆洄,世传老子飞升处。约始建于魏晋时期,唐天宝二年(年)修复,曰“太清坛”,北宋(年)更名为老君台。

2、栾台

栾台

又称栾台遗址,位于鹿邑县城东南9公里(王皮溜镇西2.5公里处),台高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经考古发掘,为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整个商代直至周时战国早期的文化遗存和文化堆积,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书关于栾台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涡水……经苦县故城南,城之四门,列筑驰道,东自赖乡,南自南门,越水直指古台”。说明时已成“古台”。清康熙版《鹿邑县志图》标有栾相寺遗址。乾隆版《鹿邑县志》说:“栾城在县十八里,旧址略存”。

3、斩龙台

地在今县城内大隅首东北角迎君饭店拐角楼前(又一说路口东南角),原为一高台,今台已无迹。相传唐初名为“祭雨台”,魏征在此斩泾河小龙后改名斩龙台。年前台已无存,仅留有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解放后因拓宽街道,石头被挖出,现埋于邮政大楼地下。

4、钓鱼台

又名陈抟碑台,在城南汤庄村旁闫沟河畔,传为陈抟钓鱼处(或修炼地),后人立碑纪念。今台碑无存。

5、樵话台

在城北长林内(长林为鹿邑八景之一,遗址在今涡北镇曹庄村米处),为樵夫歇息谈话之所,台今无存。

旧时涡河以北惠济河以南一带,俗称“夹河套”,间有一片长宽各数里的原始森林。其深处有一个土岗,台上原有一古庙,清代光绪年间年编写《鹿邑县志》时,庙曾修葺一次,直到年遗址尚存。

6、希夷台

希夷台位置

在太清宫西侧隐山遗址(为鹿邑八景之一)上,即陈抟炼丹处。乾隆志载位于“县城东十里,隐山之侧,已废”。《河南通志》记载“在县东十三里,即希夷炼丹处”。今隐山微有其迹,台已无存。

7、吴台

又名瓜台,地在鹿邑县城西南40里郸城县吴台镇,年郸城建县时从鹿邑划出,台己无存,仅存地名。旧志记载,台旁有岗,名瓜岗。其地犁平以后,遇风雨则如畦,当地人传为孙钟种瓜处。

孙钟,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性至孝,其孙为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孙钟吴台种瓜之说应为时人附会之言。

二、县志古台

1、收放台

王台居委会

俗称王台,位于县城西北角,台上有庙。传为明朝刑事给事中、“仁让街”当事人王尧日读书处。今台庙均无存。

2、思陵台

又名思陵冢,陈思王墓,位于县城西南40里任集乡孙庄村。为西汉陈思王刘钧的墓冢,因其高耸且平顶,故世人皆呼为台。

文革以前,思陵台曾有13个坟冢,后毁12,中间最大墓冢(思陵台)所幸留存。现存墓冢面积平方米,高2.50米,宽30米的方形土台,顶部长、宽均为24米左右。台上植有各种杂树。

3、伍员钓台

又名钓鱼台,传为伍子胥垂钓之处。原址在乾隆《鹿邑县志》时已不详,后光绪志考证,此台应在安平县故城或今鹿邑县唐集乡与柘城安平镇交界一带。光绪版《鹿邑县志》:“按地图今安平集西南有安平故城,故城西南有土阜(俗名青堌堆),其上有寺。阜之西南有黑龙潭。土人谓即台沼遗迹矣”。

4、灵台

俗名“灵台堌堆”,位于鹿邑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台已无存,详址不察。清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灵台堌堆,《许志》不载,《通志》(河南通志)云在县西北三十里。台上有寺,为灵台寺。”

据民间传说:古时灵台通高约16米,台基周围86米,因为“老子曾在此观测星象”,故而台上建有“寺庙”(应为道观),亭台楼阁,蔚为壮观;内奉老子、文王塑像,香火鼎盛,古柏森森。

5、桂香台

桂香楼位置,图中可见楼建于台上

又名“艮塔”,又因初时为楼,故又名“桂香楼”。位于今鹿邑县委院内(原清代学宫内阏伯祠南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桂香楼,《许志》引《陈志》云:在阏伯祠之南,高七丈,乃浮图(指高塔)也。嘉靖十一年(年)孙忠弼创建学宫,因位在艮方,亦名艮塔。崇祯五年(年)圮于水。顺治八年(年)贡生杨六行因旧址起台,以识其处。”

6、古华台

惠济河

乾隆志载“在贾家滩河中”,贾家滩河即惠济河。

7、仙灵台

“在通济桥北”,即今涡河付桥桥北,乾隆志载时已废。

8、露台

“在飞龙井西里许”,乾隆志载时已废,详址无查(参照物飞龙井亦不知何处)。

三、民间野传

1、晒书台

位于县城南一隅,传为孔子晒经书处,其地不确,详址不察。

2、恋乡台

在县城西大约八里,李八桥村旁。

3、斗鸡台

轩輗

位于轩輗故里——鹿邑赵村轩庄。轩輗,明代名臣廉吏,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其后人在斗鸡台遗址上建有轩公祠。

4、黄台

又名黄台寺,因村有一古寺得名,古寺原名林颖寺,现为生铁冢镇下辖行政村。

5、遨游台

民间一说,不知何指。

附1:鹿邑八景诗

隐隐青山叆叇烟,太清仙境尚依然;

虎头雪迹迷樵叟,涡口风帆失钓船。

春暧长林莺乱枝,秋高龙井月孤圆;

行人漫问洺河渡,明道残碑不记年。

解释:

隐隐青山。即太清宫隐山遗址。该遗址实际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清代时,此遗址尚高十余丈,广十余亩,上面广植树木。旭日高照,树林茂密葱笼中烟雾缭绕,颇为壮观。同时,上面建有老子庙,不时有香客朝拜。宋时,该地为陈抟炼丹处,很有灵气。所以清代即为本县的一处著名景观。

太清仙境。即指太清宫。太清宫是老子的纪念地,诞生地,唐宋时规模极盛,建筑金碧辉煌,形同京城帝都,极富盛名。又因老子为道家之祖,众仙之首,故太清宫被誉为人间仙境,是历代帝王将相,墨客诗人观瞻游览的最终目的地。

老子诞生地·鹿邑太清宫

虎头雪迹。指虎头岗雪景。虎头岗原属鹿邑,建国后划于郸城。虎头岗原为一片高地,形同卧虎。每逢大雪遍地,野兽出没,是猎人樵夫的樵猎之所,大有平原深山之感,别具一番情趣,是鹿邑县的冬令景观,反映了旧日农民一年丰收之后,踏雪游玩的闲适心情和安泰知足的农生活。

虎头岗位置

涡口风帆。地在今城北付桥附近。旧时无桥,行人凭舟济河。河宽水深,风急浪高,扁舟点点,白帆片片。阴霾四顾,则燕鸟翻飞。晴空万里,则柳暗花明。任你心情如何,此处都是抒发心情的极好去处。得志者,可以凭船远眺,弹铗作歌,把酒酹江,抒怀壮志。失意者,可以立于岸边,抚今追昔,昂头问天,然后跃入江中,了此残生,画上人生的句号。所以此处亦为鹿邑的一处著名景观。

涡河

莺舞长林。长林,地在今县城北,付桥以北约三里许,原为一片长宽各数里的树林。龙居深潭虎距山。长林当然是飞禽百鸟的栖息之所。每逢春暧花开,蜂聚蝶舞之时,长林内莺歌燕舞,万木披绿。飞鸟嬉戏,撞落飞红纷纷。宛然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林中樵话台,是采樵者休息之处。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诗词所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几度夕阳红。"

长林位置

龙井秋月。龙井即九龙井。老子初生即行禹步,步成一井,井有一龙,九龙吐水以浴圣体,即此九龙井,现于太极殿东存一口。而诗中所指龙井实则望月井,在太极殿南神道正中。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天高气爽,明月高照,望月井中则有一轮玉盘在水中沉浮。正就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诗。这是其它井中所没有的景观。是古人天文与地理知识的巧妙运用,当然是远近闻名的景观。然而此处把望月井说成九龙井,可能是音韵学的讲究,别无它故。

太清宫九龙井

洺河渡口。地在今郸城洺河。说的也是洺河古时无桥,行人过河假舟以济,大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于一片荒凉之中透出了一派俊逸之气,反映了古人还真返朴,崇尚自然美的恬谈心态。试想廖廓霜天,万物肃杀,茫茫宇宙,天高地迥,舟横野渡,鱼跃中流,风吹玻璃皱,钟鸣古寺幽,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此种境界是何等的空阔博大!置身其中,真是鹆虑顿消,万念俱空,完全可以把自身融入大自然之中。所以才有远处游人,悠哉悠哉地漫问洛河渡口,以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寻找诗意的美感。

郸城洺河

明道残碑。即明道宫残碑。即明道宫内的古碑,立于元代。因该碑篆书险怪,不记年月,加之风雨剥蚀,其状甚为苍古。到了清代,随成为我县的一件琳琅珍品,为时人所珍重。其碑文为道教全真七祖之一的邱处机《清天歌》。

鹿邑明道宫·摄于年11月

附2:邱祖《清天歌》

(一)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振华夷。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

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所。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遍贯达人心。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纵横自在无拘束,必不贪荣身不辱。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二)

云散虚空体自安(一真常存),自然现出家家月(通身是道)。

月下方堪把笛吹(癸生急采),一声响亮振华夷(回风混合)。

惊起东方玉童子(水府求玄),倒骑白鹿如星驰(取坎填离)。

常巡别转一般药(出有入无),也非笙兮也非角(无象之象)。

三尺云璈十二徵(三花聚顶),历劫年中混元断(五燕朝元)。

玉韵琼林绝郑音(天无浮翳),入地上天超古今(应化由我)。

纵横自在无拘束(不被形缚),心不贪荣身不辱(内外俱忘)。

闲唱壶中白雪歌(道大冲虚),静调世外阳春曲(超出三界)。

我家此曲皆自然(形神俱妙),管无孔兮琴无弦(与道合真)。

得来惊觉浮生梦(虚空粉碎),昼夜清音满洞天(独露全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xw/163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