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丨灵台有个三献礼,除了常见的,还献诗

灵台民间的丧事一律实行土葬,礼仪多而繁杂,一般在埋葬老人时,选用儒家的“三献礼”。“三献礼”一般在死后“出丧”前的头一个晚上举行,是子女对逝去的父母养育之恩表示永世不忘的一种祭奠仪式。“三献礼”是一种“家祭”仪式,一般在家庭中举行,分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三部分,所以叫“三献礼”。在过去,三献礼也不是所有逝者都能够享受的,必须是家中有获得了功名的秀才,才可以请宾客来举办三献礼。三献礼举办之前,在丧房的门口摆两张桌子。左面的桌子是逝者儿孙舅家、舅爷家的观礼席位,上面代表性的放几个菜,一瓶酒,几双筷子。右面的桌子上,摆着鱼、肉干、盐、醋、酱、饼、羹等九个盘子,香火、表纸、奠酒、冥票等祭奠的物品。这张桌子是礼生们的席位,又叫盥洗桌。行礼开始了,四个礼生穿着黑色的长袍子,头带黑色的礼帽,分正统、正引、陪统、陪引四个人。他们迈着八字步从礼生席那儿走出来,站成一排,先向左边桌后坐的总负责行礼的老礼生鞠躬,然后向丧房门口鞠躬,最后四个人分成两班,正统和正引站在丧房的右面,陪统、陪引站在丧房的左面,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非常严肃。第一支曲子是礼生登场的前奏曲,每次一个礼节,奏三次乐。吹鼓手们的开场白过后,陪统用长长的腔调喊道:“行三献礼!”“三献礼”就这样开始了,唢呐声凄婉悲凉,令人久久难以平静。陪引站在边上喊道:“领孝子出丧处。”正引随后一声:“起!捧仗!出丧处以行礼所!”于是那些孝子,主要是逝者的儿女们,皆身穿孝衫孝袍,头戴麻冠、孝纱,脚穿白布做的布鞋,腰系麻编编带,手柱着用白纸缠成的哭丧棍,从丧房守灵的地方哭着走出来,排成一行站在陪引的后面。孝子排队,一般是儿子在前,女儿随后,女婿跟在女儿后面,再后面是外甥、外甥女,再后面是孙子、孙女,再后面是重孙、重孙女等,以此类推。这时正统喊道:“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请各就其位,盥洗!”洗漱完毕后,行初献礼!孝子按照礼生的要求,在灵前跪下磕头、作揖。“初献札”的后面是“亚献礼”和“终献礼”,套路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初献礼”献的是鱼、盐、浆,献的歌诗献是《诗经》中的《蓼蓼者莪》;“亚献礼”献的肉、醋饼,献的歌诗的是《父兮生我》;“终献礼”献的是肝、浆、羹,献的歌诗是《饼之馨矣》。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源:陇上非遗

审核:王亚萍

编辑:李军军

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xw/116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