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有门神功,杨过学不会,却被张无忌学去

武侠故事中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对于作者而言,等于是在凭空想象一个不存在的世界观,可想而知,那有多难,所以大部分的武侠故事都难免出现“想一出,是一出”的问题,以至于前后情节不连贯。

而金庸的故事则堪称酣畅淋漓,甚至他不仅仅只是做到让某一部作品的故事逻辑通顺,对于这位大师,你完全可以用更严苛的眼光去审视他的作品,因为他甚至做到了让多部作品之间还存在关联,再结合“时代背景”设定,他笔下的武林也就有了“传承”的概念,因此他的故事也变得格外有史诗感。

(郭靖剧照)

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那门武功,《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凭它惩奸除恶,《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又凭它以弱胜强,只可惜这武功因为设定太强而被删除。

一、郭靖的绝技

谈及郭靖最拿手的绝技,你会想到什么?毋庸置疑,必然是那五个字——降龙十八掌。

降龙十八掌着实精妙,其实从登场的时间线来说,郭靖并非是第一个使用降龙十八掌的主角,真正的第一人应该是《天龙八部》中的虚竹。

是的,你没看错,并非萧峰,根据新修版的设定,萧峰所使乃是“降龙二十八掌”,至于为何后来变成了降龙十八掌,书中是这么解释的。

(萧峰剧照)

原著道:“这降龙十八掌可说是外门武学中的巅峰绝诣,当真是无坚不摧、无固不破。虽招数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绝大威力。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你看,经过虚竹修改,结合了逍遥派武功精义的降龙十八掌是比萧峰所使的掌法更为精妙,后来这掌法才代代相传,直至郭靖手中。

如此一来,这套掌法又多了几分史诗感,若没能传承到后世,未免太可惜。

事实上金庸在最初的构想中,也的确是不想让这门武功失传,比如杨过就曾是最有机会接触这门武功的人,毕竟那大小武都在面对霍都的时候使出了这套掌法,只是他们只得皮毛,虚有其表,根本没掌握那掌法的精义,但后来成了神雕大侠的杨过自然也有资格从伯父郭靖那儿继承这套掌法。

(杨过剧照)

其实从“确保武功传承”的角度来说,郭靖也有理由将这门武功传给杨过,可他为何没这么做?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金庸给出了答案:“‘降龙十八掌’自洪七公传了弟子郭靖之后,郭靖弟子中并无杰出人才,没人学到这路神妙无方的武功。‘神雕大侠’杨过虽是郭靖的子侄辈,但他断了一臂,已不能学这路必须双手齐使的掌法。”

断臂者不能修炼这套掌法,这不免让人遗憾,却又符合逻辑,不过谁能想到,杨过没能得到的掌法,到了《倚天屠龙记》中,却被张无忌学了去。

二、张无忌手中的神功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张无忌毕生所学无非四大神功,其一是九阳神功,其二是乾坤大挪移,其三是太极神功,其四则是圣火令,除此之外,其他诸如七伤拳之类的武功都是基于乾坤大挪移的模仿功能修炼的,不算在其中。

他何时学过降龙十八掌?

正如前文所说,这段剧情经历了删改,只存在于连载版的故事中,当年贺老三前来逼问谢逊的下落,年幼的张无忌便向他出手,打出了一套众人都未见过的掌法,技惊四座。

书中是这么说的:“(张无忌)只感到贺老三手臂一松,当即反手一掌,便拍在他背心的‘灵台穴’上,借着这一掌反震之力,身子向前一窜,已脱却贺老三的怀抱。他生怕贺老三纵蛇追噬,不及拉开头上的布袋,飕飕飕的向前连跃三个起落……但见他口中吐出一缕鲜血,双眼骨碌碌地乱转,脸上神情甚是痛苦,却是不能动弹。俞莲舟大是奇怪:‘难道这小孩儿轻轻一掌,便将他打得这个模样?’”

(张无忌剧照)

后来众人才得知,张无忌所使乃是降龙十八掌,只是他学的部分仅仅只有谢逊传下的三掌,而这也是最恐怖的地方,仅仅只是三掌残缺的降龙十八掌便足够让一个孩童将一个习武数十年的成年人给打得直接昏死过去,这是何等威力?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门武功的传承存在问题。

三、被迫删改的剧情

金庸为何要删改“张无忌修炼降龙十八掌”这段剧情?

这事得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如前文所言,这门武功过于强大了,尽管倚天时代也算得上是高手如云,但哪怕是丐帮帮主级别的存在,也连完整的降龙十八掌也练不成,而张无忌若学了此招,他凭借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的加持,得强到什么程度?

其二则是这神功的传承过程有些说不通,关于谢逊得到这门神功的经过,书中是这么说的:“义父跟我说,他只会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变化有点不大对头,想是其中真正奥秘之处,那位隐士也是没有体会到。”

(谢逊剧照)

这位隐士会是谁?如果是大小武,首先从他能够掌握三招以上的降龙十八掌来看,此人必然与郭靖沾亲带故,因为一般的丐帮弟子,诸如黎生那种立了大功的也只能习得其中一掌。

而如果是郭靖家族的人,大小武恐怕连三掌都学不会,耶律齐是丐帮帮主,没必要以“隐士”的身份活跃于武林之中,继而传功给谢逊,再有郭破虏已经战死在襄阳,所以这传承就出现了漏洞。

让一门武功成为“主角专属”代代传承下去,固然会让故事显得有“史诗感”,但若是无法自圆其说,那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金庸将这段剧情删改也合情合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tq/165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