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药药方 http://m.39.net/pf/a_4940663.html
湄潭金桥与平灵台
图文:肖义美到鱼泉导航“大火焰”,即可经金桥,过土塘到大火焰附近的平灵台。金桥是今鱼泉街道的一个村,该村有著名的宋代古墓,其著名在于石刻工艺精湛,据说风格酷近遵义杨氏土司墓。如金桥墓果真宋代,则恐怕与杨粲墓更近。自然,杨墓豪雄,金桥墓小家,但即便断时于元或明,亦算湄潭碧玉。金桥其实原叫荆桥,今官堰桃花江与其上游鱼泉河古人谓之荆水,金桥河为荆水一源,源上有桥,故名荆桥。古人总是含蓄而有味,荆水至少会让你联想到荆山荆玉,既不像“金”亮瞎人眼,却又一样富贵又雅致。古人朴实,所以只起名长安街赵州桥什么的,而绝不弄响亮名头来震人耳膜。金桥,原名荆桥,但我还是只能写为“金桥”。金桥还有一间小小的纪念馆,纪念的是当年参加红军,并协助建立领导过黔北红军游击队的青年女英雄李小侠。李氏上世纪80年代曾居于金桥,今故居仍在。我对土塘不了解,但今天见土塘村委会院子边那尊书有“土塘”的石头,竟会想起了黄庭坚“野次小峥嵘”诗来。平灵台在鱼泉,在大火焰边,是张宪忠老师告诉我并带我去过一次。去后,我也相信了那儿就是湄潭旧县志中新八景之一的“平灵修竹”所在之处。湄潭康熙间《县志》云:“县北四十里,地名平灵台,在马蝗箐上。悬崖四壁,方广十里,清泉醇秀,佳木葱茏。其间多竹,可以为纸,谓平灵纸。”现在,当地人或因时久传讹,称之平木台。世间事其兴也人其衰也人。古人把这么深山远上之地列于史,应该不是单纯猎奇迷幽。平灵台里村舍虽荒,但石基石墙石井等历历皆在,仿佛不屈地要向人展示哥也曾阔绰过。或许,新的道路未通之前,平灵台为一方通永兴茅坝,一方通杨家山,一方通鱼泉,商人游子无论哪一方行于此,登高远望,难免歇脚流连。祖先漂泊歇脚流连处即兴之成故乡。世事变幻于岁月,有些故乡,必然会湮远模糊。即模糊如今天我所看到的平灵台。平灵纸或许写成的故事或许我也读过。造纸的石井里却早已没能留下一渣一汁,只石条石块石墩上錾着的道道纹划还似乎每一道都散透着古人的情致。这情致在,修竹也在,山风来,修竹舞起,如笔划写于天。未知竹写甚,但我今在了平灵台。我在平灵台,我一人在平灵台。平灵起舞,修竹绕台。茶城文艺范儿,不一样的范儿!
各位朋友
“微美湄潭”专栏《茶城文艺范儿》
刊登湄潭元素的诗词、散文、短篇小说
绘画、摄影、音乐等作品
展现文艺魅力,推广茶乡文化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