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丁巳月戊申日(即公元年5月16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紫薇花园,原系唐大通坊--郭子仪园林舊址,如今园林犹在,草木葱茏,那时人物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处可寻。可喜者此处现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处—秀秀书院,足供诸位雅士悠游于红尘之外,寻幽探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辰时。诗词歌赋研习时分。如今却说来自古陈仓之地的雅士萌萌,与书院“一年一会”的七日课程今日又暂告一段落。那会子因是给她送行,先生可可地唱起那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是不相逢…….”的歌来,高亢嘹亮;玲玲亦拈花不语,只看着门外,西西老师则倚门独立,口中犹有“聚散两依依,今夕知何夕……”之语;可巧电梯将到,先生遂笑道,“快再吟诗送别一下嘛…..”西西老师亦笑道:“人家李清照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这是倚门送别自多情呢。”大家一笑。现将这首《蹴罢秋千》特录于此,以供诸君同赏: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和羞走”三字,将少女此时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妙的是以动作写心理,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和羞走”现深挚;“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如此,则“曲尽情悰”之誉实不为过。00:40巳时。修习瘦金书正当其时。话说先生这两日于瘦金书一道倒着实用功的,不惟临写宋徽宗楷书千字文第四十七遍书法长卷已写至“肆筵设席,鼓瑟吹笙”一处了,遒劲异常,兼且还开创性地将节奏融入书法当中,有所谓“两秒一拍,一个笔画三拍,即是六秒,一个字需要一分钟左右,这是真正的磨性子…..”之言,此一论前人早有定论:《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可知学问一道,只需虔心为学,总有会心处,语虽各异,妙悟却总有暗合之巧。午时至申时。茶道、古琴、香道等艺术课程各各进行。且说因为萌萌之故,书院从一早即一派“焚香静气,活火烹泉”之致。分茶、盖碗泡、茶文化历史、茶叶品鉴课萌萌近几日皆有复习,她是即诚心好学的人,上课时笔记做得巨细无遗,令人惊诧。或许亦正因如此,她如今竟至无所不通的境地,琴艺精湛之外,周易、佛、道、茶亦俱各有极修之功,由是她一清谈起来,则“三脉七轮,灵台清静,虚灵顶劲,缠丝劲,百日筑基…..”之词层出不穷的,先生此时方有“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之感罢?昨儿来了一位前来拜访的居士,也修行,也对先生的琴艺推崇备至,“先生之琴音,让人感觉体内气息在三脉七轮行走……”,可是来去匆匆,总不如萌萌年年来一会,日日共一处,品茶清谈,“茶逢知己千杯少”来得痛快不是?此时先生又与玲玲二人打一回拳,跳一回《礼仪之邦》,又行吟一回,皆是合着节奏,合着“两秒一拍”的软修法门,一种乐趣,不在话下。至酉时,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本篇辩经会题为《诗经大雅灵台》,参与者:长安雅士薛佩生、长安西西、长安玲玲、宝鸡萌萌等。原文: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欲知明日《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