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猴王初问世,这只猴子不一般,不

央视版《西游记》已经和《西游记》小说一样,和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已经成为了电视剧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了,带给了几代人童时美好的回忆。在第一集《猴王初问世》中,这只猴子身上就显现出了孕育成功的非于他人的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出身不同凡响。按照《西游记》原著中说,他乃是东胜神州海东傲来国花果山仙石孕育而生,乃一石猴,出生之时就眼运金光,震动天宇,惊动了玉皇大帝。电视剧中玉皇大帝派千里眼和顺风耳打探,后了解情况后,只说了句:不必管他。而在原著中,玉帝的原话却是: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意。也证明了这只猴子乃天地精华孕育而生,与其他的猴子定有不同之处。在群猴尊他为王时,电视剧中的老猴子也说他“心性灵清,形容俊美”,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既是偶像派又是实力派。我们来看看第一集中所展现出来的这只猴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吧:首先,他有着勇者无惧的大无畏精神、获取成功的强烈欲望和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自信。在他和群猴发现水帘洞时,其他猴子是不敢进去的,因为有未知的风险,搞不好会送了命,但当老猴子说谁要是能进得去出得来,猴子们就尊他为王时,他对成功的欲望和进取心被激发了出来,原著中形容是“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这当然也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自信上,不然就是不自量力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能成功,倒不是缺乏相应的能力,正是缺少了悟空的这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群猴们后来不都跟着他进了水帘洞了吗?可见,有些困难并没有看上去和想象中那么可怕。其次,他有着很前卫的意识形态判断力。当群猴们尊他为王纷纷称呼他为“石猴大王”时,他嫌这个名字不好听,执意要换个名字,从此有了“美猴王”这个尽人皆知的美名,唯美而霸气。爱美之心,猴皆有之。何况人乎?其次,他有着对未来风险的预判和主动规避风险的意识。在水帘洞中,当一个老猴子因为饮酒死亡后,他第一次意识到了生与死的概念,老猴子告诉他,我们没有长生不老之术,都难免一死。他这时候意识到了生存是个最大的问题,因为生终有限。为了学得长生不老之术,为了自己,也为了他花果山的猴儿们,他义无反顾地独身去往异乡求仙问道,从此走上了一条轮回五界磨难百年历练成佛的坎坷路。第三,他有着超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寻仙途中,在一家饭馆点餐时,他不知道有什么要点什么,就人云亦云,旁桌的老头说要一盘牛肉一壶酒一碗面时,他也一盘牛肉一壶酒一碗面,老头听了气不过改口道:一大碗面。他也改口说:一大碗面。后来吃面时他不会用筷子,就暗暗观察老头吃面时如何使用筷子,奈何此非瞬间能学会的,所以就有了美猴王站在椅子上吃长面条的好笑场面,相信也乐坏了不少当年观剧的小盆友吧。这样的心性和聪明劲,导致了他有着极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四,他有着对信息极强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在山上,他听到一个樵夫唱歌中唱到“交往非仙即道,闲来对坐讲经”,就果断拦下了樵夫称人家老神仙,从而才从樵夫口中得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剖提祖师的讯息,在那样一个没有电话、电脑没有网络、手机更没有wifi的时代,能够从路人的一首歌中获得这样重要的信息,这样的能力也非是一般人所能有啊。第五,他有着矢志不渝的忍耐力和对目标的坚定性。在剖提老祖那里从师7年,什么也没学到,他却毫无怨言,也不找师父,因为他相信师父总有一天会教他的。7年后,师父问他想学什么,他就坚持一点,不能长生不老的一律不学。这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不忘初心”了,就是不忘记当初是为什么而来?许多人,一种是在7年中半途而废,学无所成,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大有人在,一种是改变初衷,改学其他,更是数不胜数。可见,想要成功,没有极大的忍耐力和坚持是不够的。第六,他有着非常聪明的领悟力和对领导意图的辨识力。师父见他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佯装生气,用戒尺打了他三下,并关闭了中门。他遂领悟到是师父让他半夜三更时分由后门而入,这么强的领悟力,也是没谁了,不知道现在所说的“走后门”是不是由此而来呢,哈哈。因此,成功的路千万条,促成成功的因素无外乎那几种,不知道你从美猴王身上学到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fc/170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