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14之唐风蟋蟀一首感物伤

今天要学的这首《蟋蟀》是《唐风》的第一首,是当时流传在晋国的诗歌。这是一首和蟋蟀有关的感物伤时诗,劝人要及时行乐,珍惜美好时光。

原文赏析

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mù)。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tài)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jù)瞿。

“聿”是语助词,全诗以蟋蟀开篇,蟋蟀入屋,表明天气转凉,所以才有了“岁聿其莫”的感叹,感慨时光流逝,转眼就到了年末,要好好珍惜时光,及时行乐。虽然是劝人要及时行乐,但也强调享乐不可过度,要考虑到自己当下的职责(代入到我们现代打工人身上就是要先完成工作)。“瞿瞿”用来形容警惕瞻顾的样子,本诗中是提醒人们享乐的同时要有所节制,不要因此荒废事业。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jué)。

一个“逝”字,一个“迈”字,更突出了时光的飞速流逝,时不我待,进而有了要及时行乐的想法。“蹶蹶”用来形容勤恳敏捷的样子,“动而敏于事也”,本诗中是劝诫人们享乐需要要在不荒废事业的前提下进行,时光飞逝,要及时行乐,但也要注意有所节制,要继续勤奋上进。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tāo)。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役车”指的是供役之车,根据《周礼·春官·巾车》记载:“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诗中可以理解为对服役的车子的泛指。“慆”是逝去的意思,“休休”用来形容安闲自得的样子,北宋的司马光就曾写过“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这样的诗句。本诗中是提醒人们不要荒废事业,及时行乐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这样的快乐才能长久,这样的安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这首《蟋蟀》可以说是一首教化诗,具有惜时劝勉的积极意义。最难得的是,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荒废事业的基础上也能认可及时行乐的“享乐”精神,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人们“思”和“忧”,肯定“好乐”的同时委婉地提醒人们“无荒”。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依然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其他解读

关于这首《蟋蟀》,也有其他解读。根据《毛诗序》记载:“《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认为这首诗是当时的人讽刺晋僖公的,认为晋僖公过于勤俭克制,甚至超过了礼法的范围,恐怕难以持久,所以做了这首《蟋蟀》来劝谏,希望他能够遵守礼法,可以在“岁暮闲暇之时,以礼自娱乐也”,但也担心他之后会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所以又在最后提醒要“节之以礼”,希望可以做到“好乐无荒”,能够及时行乐,但也不要荒废政事。

唐风为什么不叫晋风?

既然是在晋国流传的诗歌,为什么不叫晋风而是叫唐风呢?最初是周成王将自己的弟弟叔虞封到唐地,分封弟弟这事《吕氏春秋》中有记载,还涉及到成王的“天子无戏言”。是叔虞的后人把唐的国号改为晋的(因为国内有条河叫晋水),孔子编订的时候保留了周天子封国的旧号,这做法本身就是在彰显周王朝的“正统”地位。此外晋地保留了一些唐尧时期?的淳朴民风,沿用旧号也有追本唐尧遗风?之意。

山西省地图

无论是最初的唐,还是后来改名后的晋,都是位于现在的山西省,唐尧故地有更久的文教,山西省也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晋是山西省的简称,而后世的唐高祖李渊最初就是太原起家的,他的“唐国公”封号应该也是由此而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fc/168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