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悟空勤学苦练十年,却还是惨遭扫地

白癜风容易治疗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绝对主角,自带英雄光环。他神通广大,战功卓著,却屡遭失败和抛弃,是个典型的悲情人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从悟空的悲惨经历来看,他既不像鸟,也不像鱼,好似一只五彩斑斓的纸风筝。虽然随风飘扬,高高在上,都时常遭遇“滑铁卢”,仿佛有只无形之手在背后暗中操纵一般,每当他随心所欲,远走高飞之际,幕后黑手就会狠狠一拽,使得他左右摇摆,上窜下跳。黑手无情,他愤怒过,扎挣过,却始终无济于事。对于惨败之事,晓闻暂且不提。关于悟空第一次被人抛弃的悲惨经历,还得从他拜师学艺的故事说起: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仙石崩裂,石猴出世。他勇闯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一日,猴王无故忧虑,洒下了人生的第一滴眼泪。他一心想学长生不老之术,以求躲开阎君之难。听取了通背猿猴的推荐后,他决定云游四海,拜师学艺。于是,他离山远行,飘洋过海,游荡十数载,终于来到西牛贺洲地界。在灵台方寸山上,他进入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猴王巧遇菩提祖师,赐了姓名。他耐下性子,苦等了七年,才打破“盘中之谜”,得授长生秘法。三年来,悟空昼夜勤炼,通了法性,固了根源。机缘巧合之下,他又学会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艺成之后,他生性顽劣,招摇显摆,卖弄道行,结果惹怒了菩提祖师,惨遭扫地出门。故事讲完,意犹未尽,有点思绪万千的味道。故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作为一名学生来说,孙悟空无疑是最称职的。他无父无母,无亲无故,唯有一颗坚定道心。他为什么深受菩提祖师喜爱,并秘传长生之道呢?一、耐得住性子。猴王生性顽劣,为了习得长生之术,每天“端茶递水、洗衣叠被”,却毫无怨言,而且一干就是七年。如果他耐不住性子,早就半途而废了。二、经得起诱惑。七年来,祖师讲经论道,他却毫不动心,要他学这学那,他都是一句话,“可得长生么?”如果他经不起诱感,就不会得到打破“盘中之迷”的机会,长生之梦也许就从此擦肩而过了。三、受得了折磨。离家求学时,他是一只默默无闻的野生猴王。经过十数载的飘泊之后,他慢慢变成了一个知书达礼的莘莘学子。如果他受不了折磨,恐怕早就回去继续当他的山大王去了。他道心坚定,目标明确,再加上生性聪慧,悟性极高,虽然是一只野猴子,但这么好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呢?“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于是乎,一个爱才喜教,一个谦虚好学;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求道心切;一个知无不言,一个学无止境。十年时间,一晃而过,一对“最佳师生组合”却走到了离别的尽头。那么,菩提祖师为何要将他扫地出门呢?一、招摇显摆,犯了大忌。悟空毕竟是一只野猴子,夹着尾巴做人,十年时间已是极限。自己学艺有成,加上同门怂恿,一时冲动,卖弄道行,结果犯了师父的大忌。菩提祖师曾对他说,“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正所谓法不传六耳。祖师传授的都是秘法,最忌讳人前显摆,肆意卖弄。他一个不小心,铸成大错,悔恨终身。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菩提祖师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既懂道,又通禅,行的还是“大隐隐于市”的儒家作派。如果想继续教学,绝对还可以教悟空三十年。但祖师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以悟空惹祸的性格,教得越多,后果只会越严重。要让孙悟空达到人性、猴性和神性三性合一,不单单是提高他的战力,而是要他修心养性,达到内外平衡,觉悟“万物皆空”的道理。三、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菩提祖师是个大彻大悟,无欲无求的世外神仙。他传道授业,从不计任何得失,也不图任何回报。祖师知道,悟空心比天高,却桀骜不训,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却不懂人情世故。所以祖师只教了他本事,没有教他任何做人的道理。他要成长起来,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磨炼。祖师将悟空扫地出门,看似无情,实则用心良苦。这一绝情举措,实际上就是祖师教给他的第一堂人生哲理课,课名叫做“世道险恶,人心难测”。祖师教了悟空真本事,就给了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祖师亲手斩断师徒之情的羁绊,就是要放飞自己的爱徒,让他了无牵挂,放手一搏,拥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机会。多年之后,悟空斩断无数羁绊,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才泪流满面,恍然大悟:爱之深,恨之切。当年,师父对自己的无情指责和狠心驱逐,其实是一种保护和爱惜。成熟,就是用人生苦痛和磨难酿成的一杯苦酒。喝下它,人生才会更加完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fc/163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