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良古会灵台上良要过物资交流大会

上良古会

杨君杰/文

吴希会郭惠民/摄影

每年农历4月20,灵台上良要过物资交流大会。

提起过物交会,不由让人心潮彭拜,眼前会浮现出熙熙攘攘的人潮,精彩绝伦的秦腔大戏,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规模宏大的牲畜交易市场……。过会,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加深了亲情友情。

小时候,农村文化活动极度贫乏,人们盼望着过交流会唱大戏。

村里老人说,自他小时候,就知道每年4月20上良要过会,而且会很大,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上良古会是夏收前陇东凤翅塬上规模最大的交流会,之所以叫古会,是因为多少年来,都在农历4月20这天起会,这一时间亘古未变,后来也有4月18起会的,但多数人心里一直默认的是4月20。

关于上良过会时间,听庄上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讲,多年前一位大风水先生,云游化缘夜宿上良,恰是农历4月十几前后。清风麦穗抽,村民们希望大师能够保佑,收麦及其他诸多农事顺遂。先生观天象看五行,最后用玄学中的“梅花易数”指出,收麦时间尚有半月,可于4月20日过会唱戏,祈福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杨家庄的自乐班在街上唱起秦腔戏,而当年确实顺风顺水,岁稔年丰。

上良收麦,多数都在端午节前后开镰,大杏金黄小麦熟,细马红妆满山谷,在此日子里过会唱戏恰逢其时,虽然农民一年四季无闲月,但是为迎战夏收,虎口夺食,人们忙里偷闲看看秦腔戏,进行短暂的休憩,除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也可为农事中所需的牲畜进行交易,还为麦收时节亟需的生活和农用物资做好准备。

七八十年代,上良物资交流会人头攒动,老戏台张灯挂彩,盛况空前。客商不仅来自西北地区的,还有河南表演武术的,江苏耍杂技的、河北歌舞团的演唱会、内蒙卖羊毛衫的,山东卖布匹的,四川贩卖牲口的……

各地商贾云集,客商纷至沓来,沿街道两侧数公里全是摆摊设点的,多是服装鞋帽;东门三里胡同和上良中小周围也有许多摊点,寄存自行车的,照相的,卖小杂粮的;西门从老收购组到上良变电站,全是瓜果蔬菜,除上良及周边本地的外小商贩外,多来自北川里的梁原和黑河及张老寺农场的;而西岭社和景家庄是牲口市场,红牛哞哞、骡欢马叫、或就地打滚,或引吭高歌;成群结队的牛羊相互簇拥,构成了一幅繁荣兴旺的家畜交易图景。牲口市上不少“牙行”东奔西走,甩着长袖当经纪人;而其他卖针头线脑、古董眼镜的等散居于各市场的角角落落。每年过会,东西二门人招徕客商驻店,卖水卖饭,收粮贩粮,有时还随行就市倒腾牲口赚差价。

乡里人说,过一次会,街道附近居住的人等于收了一茬麦。而前来跟会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走那儿只能随着人流涌动,声嘶力竭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是一幅繁华热闹民俗画卷。

每年交流会刚一开始,家长便派人去把乡里或外地亲戚接来跟会,上良人作为东道主,陪亲戚逛街道,看大戏,买点食品和衣物。大戏立了再找个食堂美美吃一顿炒面,亲戚小住三两日,返回时再带上点麻花油糕,这算把会跟美了,亲戚回去后,向左邻右舍卖派好几天,似乎在上良跟会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

上良过会,最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aizx.com/ltxfc/159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