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回首页

周文王筑灵台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泾河与渭河之间,居秦陇交界,黄土高原沟壑区。一塬高坦,两川蜿蜒,域阔物饶,气象万千,人文初始即是人居宝地,物华摇篮,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这里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已出土的齐家文化谷窖碳化谷子,说明这里的先民早在五千年前就掌握了谷物耕种和储藏的技术,标志灵台灿烂的史前文明。远在商周时期建有密须国、密国,公元前年,周文王伐密须国,《诗经·大雅·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天下”的诗句;同在《诗经·笃公刘》中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的诗句,这是最早记载密须国的文字。

说灵台,从周文王开始

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在歌颂的伟大人物,他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写《周易》书、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另一个是他奠定了周朝的根基,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周文王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姓姬名昌,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善待百姓,爱民如子,臣民敬天守法,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建都丰京,为武王灭商奠基;他死后的谥号“文”,意思是可以把天地都管理好的人,所以后代都称他为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前年―前年)子承父业为西伯侯,故称西伯昌,是当时商朝的附属国。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

《唐语林·卷二·文学》载:“姬昌好德,吕望潜华。城阙虽近,风云尚赊。渔舟倚石,钓浦横沙。路幽山僻,溪深岸斜。豹韬攘恶,龙钤辟邪。虽逢相识,犹待安车。君王握手,何期晚耶?”姬昌勤于政事,广罗人才,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

《史记·周本纪》记载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效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周国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在治岐期间,姬昌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姬昌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周国。姬昌受封为三公,拥有雍州之域,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丹江汉水流域),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

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

文王经过七年的“羑里之厄”,出狱时已是鲐背之年的老者(已91岁)。这位上有杀父之仇、下有丧子之痛的老人在出狱后再次面对纣王时,心中除了大任赋予的圣者之心,承载的上天使命之外,也剔除了个人的爱恨。透过历史折射的那道缝隙,似乎可见文王的双眼,透彻著笃定的安祥。

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美女给纣王。纣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赐给弓矢斧钺,使文王姬昌得专征大权。

商纣王发明了炮烙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商纣为博得妲己一笑强迫犯人使用炮烙之行。文王姬昌和诸侯无不痛恨这灭绝人性的刑罚。于是,文王姬昌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文王姬昌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文王伐密须国,始筑灵台

密须国在周国之西,同为商朝附属国。文王姬昌落难时,密须国对周国时常进行掠夺。《诗经·大雅·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的诗句。文王姬昌出狱后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为了安国,同时解除讨商的后顾之忧,文王姬昌问军师姜子牙:“现在讨伐密须国,是否合宜?”姜子牙说:“向来先王只伐叛道不伐恭顺;只伐险阻,不伐平易。”文王觉的很有道理,于是就率兵攻打肆虐的密须国。

《资治通鉴外纪》有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西伯伐邗,问太公:‘吾用兵熟可?’曰:‘密须氏疑于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西伯。”

传说,文王姬昌在征伐密须国战争时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道彩虹,密须国国人认为名主将至。便将自己的国君捆绑起来交给了周文王。周文王伐密告捷,回国途中,为祭天慰民,取悠然而治,同乐同化之意,在今县城之地,筑灵台,祭苍天,安黎民,举行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祭天仪式。开工之时,密须国人纷纷前来相助,此台便像神灵保佑一般迅速建成,文王十分高兴便称此台为灵台,从此,灵台这个名字被传颂至今。

修筑此台,不仅仅是祭天所用,同时也是向商朝的宣战。既是与民同乐的庆典,也是文王姬昌有关《周易》学说的宣讲,同时也是向百姓展示“密须之鼓”。中华传统鼓乐始于密须。史书记载:灵鼓长寻(八尺为寻)有四尺,晋鼓六尺六寸等等,由此可以说明,密须之鼓确有实物。

《周语》记载,取密须之鼓,阙巩之甲都是周文王在伐殷商之前的重要举措。密须之鼓不仅是礼制,还是一种强权政治和权力的体现。古时筑台大多是祭祀,到了周文王时期,它演变维护国家的军事文化和与民同乐的礼仪文化,成为一种号召的文化形式。

对于古灵台的赞颂,早在《诗经》中就有专门的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々。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周文王筑灵台,不仅仅是祭天庆典,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隋大业元年(公元年),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义分古鹑觚县东南部置灵台县,灵台县名首见于史册。而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被誉为“神州祭天第一台”而名扬天下,它是灵台县的文化地标。

古灵台的命运与儒家文化一样起起伏伏,它曾两次被毁坏,两次重建。据记载,民国十七年(),当时的军政当局为修建营房,将故台尽数铲除,激起民愤。年重修的“灵台”,青砖彻面,底宽12.3米,高12.3米,台体分两层,顶建八卦亭,内塑周文王像,在“文革”期间被铲为平地。现在的“灵台”,坐北朝南,底宽18米,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为年重建。台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周文王讨伐密须国的壮阔场面。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平方米,镶石碑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对灵台悠久历史文化留了满满的赞誉。

灵台商周文化,魅力独特

灵台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素有“关陇屏障”之誉,华夏文明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先周文化在这里都有历史遗存,但是它最辉煌的历史文化还是在商周时期。以商周文化遗存为主体的“文物大县”著称,被甘肃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灵台县所富有的大量重要遗址和珍贵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古灵台的后面是中台山,如今已经辟为荆山森林公园。荆山庙宇众多,美丽传说动人,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天荆花烂漫,芳香四溢;夏季松柏苍翠,景象万千;秋时,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银妆素裹,风光绚丽。有各种植物多种,被人们称为黄土地上的绿色氧吧。灵台博物馆就位于这优美的环境中。

走过荆山公园山门,沿着台阶一路向上就到了缓步平台,一侧去往博物馆,另一侧就是西周鼎广场,黑色台基上是同比例高仿“西周鼎”一尊。年,甘肃省考古队在灵台县洞山西周古墓葬中挖掘出了大批的青铜器,其中最为轰动的就是甘肃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西周铜鼎(简称“西周鼎”,现存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此鼎高约60厘米,口径约45.7厘米,遍体绿锈,保存完好。大口,折沿,平唇,方立耳略外撇,颈微收,深腹,圆底,三粗蹄足。腹上部有等分鼎周的六条五齿短扉棱,以扉棱为鼻脊,饰六组兽面纹;细云雷纹为地,主纹面上又饰勾连纹,形成当时贵重青铜器上常见的三层花纹。足上部外侧亦有扉棱,以扉棱为鼻脊各饰兽面一组。腹内壁近口处,以醒目的笔触,阴文单铭家族徽号。代表着西周礼仪文化的最高水平。

博物馆现藏文物包含仰韶文化以庙底沟类型和半坡类型的陶器、彩陶、石器、骨器为主,齐家文化以与关中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类似的陶器为主,兼有大量石器、骨器、玉器,还收藏有距今年以前的红陶筒瓦、板瓦,最惊艳的还属谷窖内出土的碳化谷子标本等。

灵台地区已出土古文物有万余件,其中0件分别藏于国家和省市博物馆,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余件,其中,仅西周时期青铜器就有0件。青铜器有食器、酒器、兵器、车马器、饰件等。青铜礼器组合及铭文,为研究灵台历史和西周社会提供了很重要的文物依据,堪称镇馆之宝。

博物馆除了《西周瑰宝》青铜器部分,还有序厅、《历代陶瓷》、《金华物萃》、《佛教艺术》四个专题陈列和影像厅组成。陈列面积平方米,展线长米,共展出陶、瓷、青铜、铁、金银、玉石蚌贝器、佛教造像等文物件,考古标本17件,这些展品国内县区一级博物馆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它充分证明了灵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与周文王筑灵台密不可分。

古灵台,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曾因修筑军房被夷为平地,这是战争在糟蹋文明。它曾因文化大革命被夷为平地,这是愚昧在倒退历史。而今,它重新屹立,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复苏。以史鉴今,用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文化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和社会兴衰的尺度。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官子发布:.05.10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傅娟

投稿:

qq.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呀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2020 灵台县

电话:

当前时间: